冷玲(右)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为使双城区300万亩玉米生产提质增效,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力量,双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农技专家冷玲,带领农技推广中心的党员干部从培养农民科技意识入手,走田间、入农户,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被乡亲誉为田间地头里的“土专家”。
把培训课搬到田间地头
冷玲曾荣获全省黑土地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哈尔滨市大工匠、全省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她长期奋战在农技推广一线,真正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更接地气、更实用。冷玲助推全区农药减药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实现绿色环保、生态环保、减少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在岗位上,冷玲还抓紧时间潜心科研,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市业务部门试验示范项目50多项。推广“玉米大垄通透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让玉米平均每亩增产75公斤,每亩纯增收120元。2009年至2020年,该技术累计推广面积210万亩,总增收2.52亿元。
传承家风用心服务“三农”
服务三农对于冷玲的家庭是一种传承。走进冷玲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照片。这是当年只有18岁的冷玲母亲进京参加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的照片,也是全家最引以为傲的事。冷玲的父亲是农技战线的标兵。当年,他从佳木斯农校毕业后分到农口单位,到乡下搞科研。科班出身的他,勤劳肯干爱钻研,凭借优秀的工作业绩获得各种荣誉。
老两口珍藏着年轻时代的各种工作照,一张张黑白照片,汇成一条时间河流,承载了一代人的淳朴乐观和立足本职、干好工作的信念。这些珍贵的记忆,也成为这个家庭的宝贵财富,激励着儿女去努力工作,去奉献社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冷玲说,从记事起,她就知道每天忙碌的父亲母亲是党员,是劳动模范。在父母的熏陶下,她学习农业技术,立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家乡的农业科技事业。当她荣获全省优秀党员称号向母亲报喜时,母亲跟她说:“你可不能满足啊,你得继续努力。”于是,在冷玲的世界里,不断努力、超越自己就成了永恒的功课。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工作20余年来,冷玲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农业生产一线,利用自己的所学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在农民眼里,冷玲就是亲人和朋友,选种、播种、施肥、除虫……遇到难题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给冷玲,冷玲接到电话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问题。冷玲说:“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就是我的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在农技推广一线我要把标杆立在队伍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走田间、访农户、落项目。”
勤奋努力、开拓创新,在冷玲的带领下,双城区农技推广中心在各项工作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冷玲和同事们正用实际行动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