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哈工大多项技术助力神舟十二号发射对接

来源:哈尔滨日报 2021-06-18


哈工大学生代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飞船发射。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此后,飞船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

空间交会对接、核心舱空间机械臂、飞船逃逸系统发动机喷管扩散段关键技术……这一系列高精尖技术的背后,始终有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鼎力支持。

对接万无一失,有他们的辛勤付出

空间交会对接是现代航天器长期在轨运行期间不可缺少的操作,是载人航天活动三大基本技术之一。为了保证对接机构的工作可靠性,材料学院王浪平教授团队采用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实现了硬度与成分双梯度过渡复合表面强化层的制备,获得了太空环境下的高抗磨损、自润滑和防冷焊等性能,从而攻克了空间对接机构核心零件的表面强化难题,并研制了离子注入与沉积工业化装备,为空间对接机构上50余个核心零件的表面强化提供了设备条件,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保障了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二号飞船与目标飞行器的可靠对接。

由于该团队在上述技术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突破,团队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研究成果除应用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之外,在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北斗导航系统、天和核心舱等国家重大工程型号中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赵杰教授团队研制的空间对接机构地面测试系列装备,近二十余年来服务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对接机构样机研制、定型考核、发射前校验等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圆满完成了空间对接机构研制各阶段的地面测试,确保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历次空间对接任务的万无一失。

赵杰教授团队首创对接过程瞬时动能等效的集约化模拟试验装置,解决了大质量飞行器对接过程全尺寸、高逼真模拟的工程化难题;发明的精确复现对接复杂运动序列的超大行程六自由度混联机构,解决了空间对接机构多自由度相对位置、速度准确模拟的难题;发明的综合能量补偿、时序判别和动态校正的对接机构动态测试技术,确保了极限环境下动态性能测试的准确性、时序性、快速性;发明了空间对接机构全工作空间在线测量、全参数辨识与全流程评估技术,研制了智能化系列装配调试测量装备,实现了对接机构产品的批量总装、高效精调与智能测试评估。

研制核心舱机械臂,他们作出大贡献

核心舱空间机械臂是我国空间站的关键设备,未来承担着宇航员出舱活动、空间站建设、使用和维护等核心任务,为我国长期空间驻留和在轨服务提供了关键装备保障。哈工大航天学院齐乃明教授团队研制的多维、高保真零重力装调及试验的系列装备,圆满完成了核心舱机械臂总体装配和各阶段的地面测试。

齐乃明教授团队从2007年开始参与核心舱机械臂的研制,历时十余年,首创了气浮式零重力装配及试验技术,攻克了微低重力环境下大型空间装备的高精度柔性装配和高保真试验等一些列难题,完成了7自由度10米跨度的大型空间机械臂全维度、近零重力装配和高保真试验,为大型空间机械臂的研制和地面试验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保障了工程型号任务的顺利实施,相关成果获得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此外,哈工大化工与化学学院黄玉东教授团队完成了神舟系列飞船十二号逃逸系统发动机喷管扩散段关键技术的研制任务。针对喷管扩散段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界面结合不均匀问题,团队发明了酚醛树脂与增强体复合过程中的界面浸渍强化新工艺及其新装备,形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成型的通用技术。采用此技术可使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离散系数降低,极大提升了发动机喷管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