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秋收还没开始,但五常新大米已经成为市场上的宠儿。因为客户们纷纷抢着下订单,稻乡五常的乡亲们忙着提前收割水稻、磨米、卖米。五常“新农人”们还通过直播及农旅融合等方式销售,“五常大米”正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当地农民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广。
进入9月,杜家镇七一村董玉龙的米厂就一直在忙碌,到中秋节前,他已卖出20多吨新大米。董玉龙告诉记者,今年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再加上乡亲们的精心管护,水稻长得特别好,中秋节前就接到了不少老客户订购新大米的订单,截至目前,已经收割了80亩水稻,订单还在增加。董玉龙收购的水稻都是按有机方式种植的,春天时,他就和农户们签订了450亩的种植合同,并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回收水稻的价格每斤要比市场价高2角钱左右。农户们的肥料都是自制的农家肥,水稻质量好,客户反响好,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董玉龙介绍,今年,他和乡亲们签订的合同比去年多了近100亩,为了把乡亲们生产的优质大米卖上好价,继去年打开福建和浙江等地的市场后,今年他又新开拓出成都和郑州的销售市场。“按照目前的销售势头,450亩地生产出的大米,赶在明年春节前就能全部卖完。明年,我会和更多的乡亲签订合同,力争种上700亩,带动更多人致富。”董玉龙对此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不少五常“新农人”返乡创业,通过多种渠道销售“五常大米”,向阳镇建国村小河里屯的王佳良就是其中一个。这段时间,王佳良卖出了10多吨新大米。王佳良介绍,为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他还通过直播让更多新客户认识“五常大米”,“朋友圈”正不断扩大。同时,他还打起了农旅融合的主意。
王佳良告诉记者,小河里屯地处拉林河畔,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眼下,稻田一片金黄,景色优美,适宜田园观光游。近两年,小河里屯相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建起了休闲广场,通过栽树种花,乡村环境越来越好。一些村民外出务工,不少房屋闲置,今年,在他的建议下,有两户乡亲将房屋改造成民宿,可供来游玩的客人居住。客人能在这里吃上纯正的“五常大米”和地道的农家菜,体验这里的绿水青山,观赏成片的稻田。王佳良希望尝试,通过农旅融合带动稻米产业做大做优做强,进而带动乡亲们增收,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张杰 哈尔滨日报记者 康福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