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位于宾县宾西镇瑞丰村的乡间牛场里,肉牛三五成群地在专门为它们开辟的“运动场”里奔跑撒欢,时而发出阵阵欢叫声;村庄里整齐有序的牛舍随处可见,运送草料的乡亲们哼唱着动听的歌曲,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徐徐展开。
兴牛业,发牛财;兴产业,振乡村。肉牛养殖在宾县历史悠久,“骑着黄牛奔小康”的说法曾在当地广为流传。然而在十多年前,全县几乎没有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多以粗放式饲养为主,养殖方式相对落后。近年来,宾县围绕畜牧业发力,通过积极引进技术与投资,打造“五位一体”肉牛产业链条,不断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宾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2年前三季度,宾县肉牛存栏16.2万头,出栏10.6万头,肉牛规模化养殖场15家,散养户在1.3万户以上。宾县正做好“牛文章”,做活“牛经济”,串联起企业与农户、车间与养殖场新链条,打造乡村振兴的金色产业链,全力壮大叫响“宾州牛”区域公共品牌。
串起循环链条,“宾州牛”远销省外
“这几头牛都是西门塔尔牛,现在每头都有500多斤重,刚放在我们寄养舍里不久,大概得再养5个月,长到一千五六百斤就能交易了。”12月3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九安市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於雪松带领记者来到了九安牲畜交易中心,寄养舍里的几头牛犊看到有人来了,把头伸出栏外,“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
九安牲畜交易中心是黑龙江省规模较大的肉牛交易集散中心。虽然不是开集日,但仍有肉牛交易正在进行。一辆辆外地牌照的卡车正准备将一车车“宾州牛”运往山东、四川、安徽等地。
“我们共有交易栏24栋,最多可容纳12000头牛进行交易,目前最高单日交易量已经突破5300头。”於雪松说,这里的肉牛交易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很多客户在来交易前,会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信息,提前预约需求数量,让交易更加高效便捷。
供销两旺的背后是养殖端保证质量。在宾县常安镇,这里肉牛养殖基地与别处大不相同。基地不仅养牛,还有1万亩玉米种植基地和有机肥沤制区。每当玉米成熟收割后,田里的秸秆可制成优质牛饲料,牛粪又能通过沤制生产有机肥还田增肥地力,解决了秸秆回收和牲畜粪便污染两大难题。
“肉牛饲养+玉米种植+有机肥生产”串起了一条循环产业链,正在有效带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做强“农业芯片”,输入“良种密码”
肉牛养殖、加工与销售的贯通,离不开上游良种繁育的支持。12月3日,在位于宾县永和乡的肉牛育种基地,采精工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他们熟练地为种牛戴上眼罩,轻声安抚,准备将当天的第一支“良种密码”送入育种基地实验室内。
今年8月开始运营的育种基地,占地面积58000平方米,目前共有种公牛56头。哈尔滨希曼畜牧生物育种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忠华拿着几剂冻精细管向记者介绍:“我们主要供给优质冻精产品,从配饲料、采精、精液处理到降温保存、包装运输,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
优良基因是肉牛产业的核心密码。杨忠华告诉记者,全国肉牛养殖业普遍采用种牛冻精进行繁育,市场上对良种牛冻精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以0.25毫升规格的细管计算,全国每年冻精需求量在6000万剂至7000万剂。全面投产以后,我们每年能产出冻精约400万剂,每剂最高可卖到50元,既可供给本地养殖户,也可销售往全国各地市场。”杨忠华说。
发展产业集群,叫响“宾州牛”品牌
肉牛产业不仅在宾县龙头企业生根,也在养殖户的牛舍里不断延伸。正晌午,家住宾县宾西镇瑞丰村的张旭灼刚刚走出牛舍。在他身后,几头健壮的公牛正在悠闲踱步,懒洋洋地晒着“日光浴”。
“咱家牛吃的都是没有激素的饲料,活动空间广阔、日照充足,肉质特别好,‘最好的牛排’一公斤能卖到360元呢!”张旭灼告诉记者。
张旭灼一直有“生态安全的牛肉”的想法,并在2020年付诸实施。在前期通过国家肉牛产业领域专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张旭灼投入120多万元建起了肉牛加工分割车间和冷库,并牵头成立宾县宾西草甸子黄牛饲养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推广规范化生态养殖。养殖户只需交饲料费“带牛入社”,饲料配方、饲喂方法、粪污处理等技术服务由合作社统一提供,肉牛出栏后再由合作社整牛收购、统一销售。“合作社今年平均一头整牛收购价格比市价高出近1500元,保证社员每头牛利润增加约50%。”张旭灼说。
如今,张旭灼所在的瑞丰村已有103户加入合作社,养殖户年收入达3万余元。“未来合作社计划通过社群营销叫响‘宾州牛’品牌,让生态养殖成果惠及更多消费者与养殖户。”张旭灼说。
“宾县正在实施雪花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着力提高全县肉牛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做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这两篇‘大文章’。”记者在宾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宾县充分发挥当前肉牛产业基础优势,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科技助力、金融护航等方式,提升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特别是结合宾县出台的肉牛产业扶持政策,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肉牛养殖生产,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让肉牛产业这篇“文章”越做越大,为哈市打造“现代农业之都”贡献力量。
刘婧婧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