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方舱故事】默默奋战!这群“幕后英雄”守护方舱平稳运转

来源:冰城+ 客户端 2022-12-05

大战见本色,大考显担当。2022年11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紧急打响,在争分夺秒与新冠病毒赛跑中,哈尔滨市胸科医院尽锐出战,派出近20人的医务人员团队出征哈尔滨方舱医院。在这场战“疫”中,有这样一群胸科人,他们不是冲锋一线的医护人员,是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他们以无私无畏的行动投身战斗,默默坚守在疫情一线,成为这场战“疫”中令人感动的强大助力。

老党员的新战场

年近50岁的司青飞,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哈尔滨胸科医院宣传科科长,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来科室没有干事,她一人身兼数职,既是摄影师、摄像师,又是宣传员,撰稿编辑排版、自媒体平台维护,任劳任怨,毫无怨言。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司青飞始终在幕后与医院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链接、沟通,没日没夜地搜集第一手资料,梳理组稿,将一线人员的感人事迹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今年3月份她被抽调到“哈南”方舱指挥部工作20余天,精明强干、无私奉献的她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今年11月7日8点半,因病销假上班的第一天,她就接到紧急通知,抽调到哈尔滨方舱医院指挥部协调督导检查组工作。院领导担心她还在恢复的身体,然而司青飞却坚定地说:“没事,我能行,我有工作经验,这就回家收拾收拾马上去。”简短利落的话语,一如她的性格那样豪爽。从接到通知到回家取物品,再到指挥部报到,她仅用了两个半小时。

司青飞负责15家隔离宾馆人员的安全、感控督导检查和82台车辆的调派、司机感控消杀督导等工作任务。每天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宾馆督导,每天22时30分回到住处已成常态。

今年43岁的赵洪艳,是胸科医院结核管理科科长,工作25年、党龄20年的她,是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宾馆组的组长。近三年来,一直负责医院宾馆隔离人员的全面管理,她认真负责、细致周到,工作井井有条。11月6日22时30分,接到院领导派她到方舱医院隔离宾馆工作的通知,第二天下午就第一个到达隔离宾馆。赵洪艳不等不靠,熟悉环境后,在其他工作人员到来之前,已经梳理业务,进入工作状态。丰富的宾馆管理经验和感控经验,让她很快将如何建立“三区两通道”、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以及工作思路确定下来,为下一步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初期,赵洪艳与宾馆其他工作人员一道,梳理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大到运送物资,小到衣食住行,事无巨细,每天只睡三个多小时。殊不知,她在进驻之前腰间盘旧疾已经复发,每天靠贴膏药和戴腰护垫支撑,但是她没有跟任何人提起,直到她搬运大件物资时才暴露了她的“秘密”,但她仍然乐观地坚持着。由于她前期准备工作迅速、精准、专业,使所在的隔离宾馆,是感控区域建得最快,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最完善的宾馆之一,多次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并受到表扬。

“年轻”的“钢铁战士”

在本次支援方舱医院隔离宾馆的胸科人中,大多是医院机关后勤工作人员中的共产党员。他们虽是“80后”,但都是第一次外派参加隔离宾馆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新兵,更是对自己全新的挑战。他们热情的工作态度、忘我工作的样子成为隔离宾馆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就像“钢铁战士”一样在隔离宾馆充当“多面手”,从采集核酸、物表、感控监督、安全监控、对内沟通、协调、上报各种表格、物资的请领、发放等等,没有一样不精通。每天的工作繁杂而琐碎,劳累而辛苦,他们不是一线胜似一线,他们为方舱医院的医护安康默默地奉献着。

靳亮亮作为团队里的男同志,时刻发挥着男儿本色,重活、累活抢着干。在一次搬运中药汤剂时,由于货箱太重,他扭伤了肩膀,但是他丝毫不顾及伤痛而继续工作。

李成浩刚进入隔离宾馆的第一天,颈椎病犯了,每次犯病都会出现呕吐的他,这一吐就是三天。和他一起工作的宿管组长劝他回去,他说:“没事,我心里有数,咱宾馆就我一名男士,我不能走!”第四天,他又生龙活虎地投入到工作中。

赵羲从事党务工作多年,聪明伶俐、工作细致,是宾馆护士长的得力助手。她每天挑战自己完成各种“不可能”,“弱女子”变身全能“女汉子”。从进入宾馆的第一天起,每天都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从白天转到晚上,一刻不停歇。

用一颗初心守护,执一种使命前行。他们是胸科医院众多共产党员的一分子,他们默默奋战在大家看不到、很少涉足的空间里,不分昼夜与时间赛跑。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初心和使命,用坚守彰显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一篇又一篇不平凡的故事。(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