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各具特色年夜饭 天南地北共团圆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3-01-20

春节,是每位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中,团圆年夜饭成了一家老老少少的期待,这当中既有人们对美食的垂涎,更多的则是一家人相聚一起,把酒言欢的快乐。我们邀请多位全国各地的烹饪大师和他乡友人,一起盘点各地年夜饭的同与不同。

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家常凉菜……作为一名东北人,对这几道菜,一定是耳熟能详。没错,这就是多少年来,东北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钉子户”。妈妈说:“不管吃不吃,这个菜都得上桌。”爸爸端着酒杯,尽管一口不吃,但瞅着这几道菜,这个年过的就踏实。而半夜包饺子,更是任何山珍海味都不能替代的年夜饭重头大戏。

作为东北人,我们早就习惯并接受了这种年复一年的年夜饭习俗,如果不是后来互联网和通信的发达,以及交通物流的通畅,我们心里会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华儿女的年夜饭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其实不然,由于地区差异、风俗不同,我国各地年夜饭的菜品也有很大差别。我们放下大家熟悉的龙江菜,一起去祖国各地看看他们的年夜饭都是什么样子——

北京,宫廷菜、炸年货必须有

讲述人:中国烹饪大师、餐饮业国家级评委、国家级裁判员、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焦明燿

京菜与东北菜有相似之处,都是以鲁菜为基础,以咸鲜为主。年夜饭自然少不了的是整鱼、整鸡和鸭、肉、海产品等菜肴。半夜也会包饺子,留给初一吃,这也是北方“初一饺子、初二面”的习俗。

与北方菜最大的区别是受以前宫廷菜及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影响,北京人的年夜饭餐桌上都要有蛋糕、糖果、炸年货等,以胡萝卜、香菜、土豆、粉条为料的炸素丸子,是一定少不了的。

浙江,会吃年糕和汤圆

讲述人:浙江商业技师学院教授闫祥和

浙江靠海,还有山区、湖泊,由于地区差异性大,各地百姓都会就地选取食材,再加上少数民族比较多,风俗习惯不同,浙江各地的年夜菜也就丰富多彩,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即使是临近的两个村子,年夜饭也会有很大差别。

浙江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其取料广泛,相对淡雅为主。年夜饭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地域不同,浙江人会变着法儿地做鱼肉和鸡肉。比如白切鸡、虾油鸡等,鱼可以做鱼圆、鱼块、鱼条,然后配上青菜,成为家常小炒。

与北方最大的不同,浙江人在除夕夜不吃饺子。他们会吃年糕、汤圆和八宝饭,其寓意就是:年年升高,团团圆圆。


广东,吃出好彩头

讲述人:中式烹饪高级技师、中国厨政管理师考评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严金明

由于气候原因,广东人的年夜饭,多数都会在饭店进行。其中论斤销售的盆菜在近些年最为时兴。盆菜也叫全家福,象征着“盆满钵满”之意,企盼来年国泰民安、财源广进。盆菜的用料没有特别规定,一般都会包括萝卜、枝竹、鱿鱼、猪皮、冬菇、鸡、鲮鱼球和炆猪肉等。不少较贵的盆菜更可能包括花胶、海鲜、鱼翅、燕窝、鲍鱼等名贵食材。以前,盆菜也有“十全十福”之称,即盆中会有10种食材,当下,盆中的食材种类也越来越多,大家就当福气越来越旺吧。

广东人的主食以米饭为主,在除夕夜也不例外,只不过粤菜师傅们会把炒米饭做得花样百出,非常精致。作为经济大省,这些年外来人口比较多,除夕夜吃饺子的习俗也被一些移民人家带到广东,并一直坚持着。

河南,扣碗里的年夜饭

讲述人:资深中国烹饪大师、开封市豫菜文化研究会会长、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烹饪专业高级讲师王国君

河南人的年夜饭讲究的是“八凉八碗”。凉菜比较好理解,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八个扣碗则是河南菜的特色了。这当中以肉为主,包括芥菜肉、腐乳肉、酥肉、丸子、蒸鱼、黄焖鸡、扣肘子、八宝饭……按照习俗,初一是不能动刀的,因此这些扣碗年前全部准备好,年夜饭和春节期间只要把扣碗一蒸一扣,就可以吃饭了。如今食材更加广泛,档次也在提高,扣碗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

除了扣碗,在河南人的年夜饭餐桌上一定还要有鸡和鱼,鱼是河南名菜鲤鱼焙面或者红烧鱼;鸡被誉为“天下第一鸡”——河南道口烧鸡,或者开封桶子鸡,这个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的美食,其制作过程相当烦琐,需要经过加工整形、腌、炸、卤等多道工序,是河南人年夜饭上的硬菜。

四川,吃香喝辣好过年

讲述人:四川烹饪专科学院教授鲍亦燕

除了无辣不成席外,香肠和腊肉是四川人民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腊肉一般是由猪肉经过腊肉酱浸渍数日,然后晾干,腊肉可以和各种菜一起炒。四川的腊肠和淮南、广东一带的腊肠不同,味道仍以“麻”和“辣”为主。进入腊月,四川人家都会制作很多的腊肠,一部分留着过年吃,另一部分则会用来送人。腊肠除单独食用外,也是一个百搭食材,可以与其他蔬菜完美结合。

除夕夜,很多四川家庭都会选择吃醪糟汤,最常见的是醪糟与糯米粉子、鸡蛋、汤圆等一起煮食,尤其是在吃过麻辣晚饭、喝过酒后,一碗醪糟汤,让人瞬间清爽。

湖北,无丸、无鱼、无汤不成席

讲述人:湖北武汉商业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中国注册烹饪大师王辉亚

按以前的传统,湖北的年味大餐有四样讲究:一、“看鱼”不能吃,即餐桌上一定要有鱼,但不能吃,象征年年有鱼;二、八宝饭,象征“八方进宝”;三、要有“汤”,一般可做排骨汤,比喻“聚宝盆”;四、要有丸子,寓意“团团圆圆”。其中,黄冈的藕丸、滚鱼丸、关山黄焖丸子等都是湖北特色。

湖北东部地区过年还要吃“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从自己小的时候开始,家里的年夜饭中的全鸡汤必不可少,而且哪个部位归谁吃,很有讲究。家中主要劳动力要吃鸡爪,意指来年可以“抓财”;年轻人则要吃鸡翅,意指展翅高飞。

华夏大地纵横数千公里,56个民族各有习俗。每个省、每个市,乃至每个县和村,年夜饭也会有所不同:上海有八宝鸭、陕西有四大盘八大碗、安徽有虎皮肉、杭州有八宝菜、福建有佛跳墙、山西有油炸糕、海南有文昌鸡、西安有腊牛肉和新疆的手抓羊肉等等。正如相声贯口般,没点功夫,数不胜数。

尽管年夜饭林林总总,但寓意只有一个,那就是平安和幸福。如福州人年夜必吃太平燕,取平安之意;合肥饭桌上的“鸡抓豆”,寓意”抓钱发财”;山东的花饽饽,象征来年日子“蒸蒸日上”;南昌过年必食的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其实,年夜饭吃什么,每个家庭都不一样,唯一重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上一顿饭,还有席间传出发自肺腑的朗朗笑声!

哈尔滨日报记者 叶勇 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特别鸣谢:哈尔滨市商业大学烹饪专业退休教授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