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节气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医学顺时养生的理论,此时节应注意“冬藏”“勿扰乎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负责人客蕊表示,这个时节应当注意保暖,适当运动。
防寒保暖
大寒时节,天寒地冻。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防寒”,大寒季节不仅要注意防寒,还要防风,服装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手脚容易冻结,特别要注意保温。外出时应注意头颈部保暖,可以预防感冒、头痛、颈椎病、心脑血管和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
适当运动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因此,大寒时节适量的运动更有利于气血的顺畅。但运动不宜过度激烈,应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出汗,以免伤津耗阳。室外运动不可起得太早,日出后再出门较佳,可以慢步走,做做操,练点轻器械,学点瑜伽,也可以在室内做一些和缓的活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和五禽戏等。
调畅情志
大寒节气是容易抑郁的时节,不妨常吃苹果。维生素C是制造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等快乐荷尔蒙的重要元素之一。缺乏维生素会令人抵抗力减低,严重还会导致抑郁。多吃苹果及其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助提升情绪精神调摄方面,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另外,冬季天气阴冷晦暗,寒风瑟瑟,夜间时间长,光照减少, 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褪黑素分泌就多,可能引起心理上的低落情绪,需调神养生,改善不良情绪。
保阳潜阴
大寒是冬天的最后节气,起居方面要适应冬天隐藏的特性,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了养活阴气。
饮食方面,冬令进补应逐渐减少,以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如在吃温补的肉类时,不宜再多吃生姜、大葱等辛散的食物,也不适合大量饮酒。从大寒开始,应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让肥甘厚味与清淡食物一块吃,使脾胃慢慢适应。
寒冷季节仍是冬令补充的好时机,重点是保护脾肾,调整肝血,饮食应该减少咸味,增加苦味,使肾气牢固。可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和滋阴润燥的食物,吃温暖、营养的食物来御寒、保护阳气。牛肉、羊肉等肉类具有温肾壮阳、滋补脾胃的作用;黄鳝和鲫鱼具有健肝、养血、温阳、益脾的作用。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