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喜悦气氛中,共度新春佳节时,在延寿县延河镇永胜村,乡亲们总能看到一个头戴蓝色防护帽、身穿白大褂、肩背医药箱的身影奔走在乡村道路上,她就是乡村医生吕凤波。
24小时在线随叫随到,为乡亲们提供健康指导,走村串户巡诊送药……这个春节,很多乡村医生和吕凤波一样,放弃休息,坚守工作一线,守护着群众的健康,筑起了乡村的“健康防护墙”。
“有些低烧,要按时吃药,注意休息,别劳累……”1月25日8时,永胜村卫生室里,吕凤波在忙给村民看病配药,不厌其烦地叮嘱着。在她的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出诊的基本情况,村民的姓名身份、得了什么病、吃过什么药等信息一目了然。
帮村民配好药后,吕凤波又拿起手机忙碌起来。返乡过节的人群是春节期间疫情防控重点,吕凤波特意建立了返乡村民微信群。“创建这个微信群便于远程管理和指导返乡人员,通知点啥事也更便捷。返乡人员回村后,我会主动登记信息并建议返乡人员居家休息几天。”吕凤波说。
忙了一上午,飞快地吃了午饭,吕凤波又背起医药箱出了门,她要去村里的老人家中巡诊。“我们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有43人,他们多数患有基础疾病,上门巡诊进行健康监测,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新冠重症的发生。”吕凤波说。
吕凤波的医药箱里有“三件宝”——听诊器、血压计、体温枪,最近,还新添了指夹式脉搏血氧仪。走进农家院,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已经等候在家中。吕凤波将血氧仪夹在老人手指上,电子屏上很快便显示出实时数据。“没有问题,继续保持。”取下仪器,吕凤波笑着对老人说。
一个屯的巡诊结束,吕凤波已经气喘吁吁,但她没有停下匆忙的脚步,又赶往下一个屯巡诊。她说:“春节期间,农村流动人员增多,基层防控压力增加,作为乡村医生,我们不敢有丝毫放松。”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在农村地区,乡村医生成为“保健康、防重症”的第一道防线。以延河镇为例,该镇中心卫生院创新工作模式,成立了救治指挥中心,建立了“救治梯队”结构: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为救治指挥,“医疗副院长”为调度及技术指导,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诊疗主力,17位乡村医生为一线诊疗医生;并组建了转移救治信息组、药物及物资储备组,全力做好基层医疗救治工作。
像吕凤波一样,乡村医生们正默默坚守,充分发挥村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切实筑牢乡村基层防疫“第一道防线”。
钱玺勇 杜武峰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