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选了非典型旅游城市,没想到游客也是爆棚。感觉这个’五一’,只要不在自己家里待着,全国没有游客不去的城市!”市民余先生避开人流大的旅游城市,选择离哈尔滨近、来去方便的长春,依旧没有避开拥挤的人潮。
“五一”小长假近一个月前,余先生家就开始定出行计划。孩子正上小学,旅游选择以“景点+人文历史”为主。去年一家人去北京期间国家博物馆没看完、孩子感兴趣的军事博物馆等也没去上,最初计划去北京。但四月初查看曾入住过的酒店发现,价格较往年翻了不只一倍, “这意味着游客量较往年增多可不止一点半点。之前去北京是在疫情期间,进景点都得排半天队,今年“五一”要去北京,队肯定是排不起了。”但和很多出游主力军家庭一样,考虑到孩子平时周末上补课班,难得的假期,总得让他外出放放风。最后一家人定下了人流量可能不会很大的长春。
“路过长春的火车班次那么多,车票随走随买就行!”妻子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四月中旬。直到一天晚上,在手机上翻看小长假到长春的班次,很多竟然仅剩几张票了,吓得她第二天一早马上订了车票和酒店。预感到长春这样的非典型旅游城市游客同样少不了,是从火车站检票口开始的——长长进站队伍里,身后几家人一直在讨论是先去长影厂,还是长影世纪城。
余先生一家去的第一个景点是长影厂旧址,虽然人群川流不息,但并没有影响参观体验。第二个景点是一个名叫“这有山”的文旅小镇商业体,他感觉似乎到了重庆洪崖洞——下午四点多游客还得排队分波进入,人工造的室内山没怎么看出来,但满眼乌压压的人倒是货真价实的。旁边有人直呼“这儿有山,山上全是人”。人太多,每往前走一步,都是摩肩接踵,移动缓慢。只走了一半,余先生就退回了一层,不想再逛了。
“没办法,体验假期出行的拥挤,也不是第一次了!”余先生认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扎堆、人挤人的时代特色将一直持续,除非人们假期的出行频度和特点发生改变。但眼下的出行,对小孩子来说,脱离了日常的作息与所见,在另一个陌生的空间里,一切都是新鲜的,他就是开心快乐的。这也是很多人明知道很挤,也要拖家带口出行的原因。(哈尔滨日报记者 徐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