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3 China”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精选了2023 ASCO会议中的精彩报告进行解读,第一时间为国内临床肿瘤工作者分享国际一流科研成果。记者采访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分享血液领域最新进展。
马军介绍,淋巴瘤虽为血液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但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可治愈性疾病。从小分子药物到 ADC药物ADC药物,再到细胞治疗、免疫靶向治疗,以及化疗与新型药物的联合疗法等,淋巴瘤已开创治愈新时代,临床治愈率接近72%。
目前欧美先进国家淋巴瘤治愈率达70%以上,尽管我国北上广等中心B细胞淋巴瘤治愈率也接近60%,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马军教授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曾对全国各地的16980名淋巴瘤患者展开统计,发现患者无病生存率仅为37.6%,不容乐观。
“我们的目标是2030年达到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15%,即5年无病生存率达47%~50%,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我想一定会实现。”谈及淋巴瘤治疗进展,马军表示,最大的治疗进展为小分子靶向药物,目前血液肿瘤约有42个靶点,淋巴瘤领域大批新药涌现,如HDAC抑制剂、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显著改善患者生存。
马军告诉记者,除淋巴瘤外,白血病领域也依旧步履不停。目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标危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92%左右,高危组患者的治愈率也达78%~80%,儿童白血病已进入治愈时代。尽管老年白血病治疗较为困难,但靶向、免疫疗法的出现,也逐渐将其推入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治疗之路,而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新药百花齐放。尽管目前多发性骨髓瘤仍不可治愈,但生存率已得到极大提高。近十年,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CAR-T等的发展,其平均生存期已由既往的3年提升至12年。马军表示,随着生存期的延长,MM作为一种老年疾病,也可像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般进行患者管理,不必再谈癌色变。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