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老师们给看看,这虾个头长快接近一两了,还能不能再长了。”看到市农科院专家来了,延寿县德强绿色产业生态园“哈农科”寒地小龙虾基地负责人姜少强,赶紧拿着小龙虾迎了上来。7月25日,为助力延寿农企发展,市农业经济学会协调市农科院水产分院专家到现场调研指导,为延寿养殖寒地小龙虾提供技术支撑。
姜少强告诉记者,他之前就对养殖小龙虾感兴趣,却苦于没有途径获取虾苗进行试养,后来,多亏了市农业经济学会牵线搭桥,在延寿县工信局、县水产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他不光成功获得了一万尾虾苗,还得到了专家们细心的指导,在3亩池塘内开展“池塘精养”。两个月不到,姜少强的企业就把原来指甲盖大小的虾苗,养成了“张牙舞爪”的“大个儿虾”。
“5月28日,我们协助企业放养虾苗,现在经过不到60天的养殖,小龙虾平均重量接近50克,长度接近15厘米。这个尺寸的小龙虾,在全省养殖基地中也是比较突出的。”市农科院水产分院专家告诉记者,小龙虾生长时间一般二三个月,按照目前延寿小龙虾养殖的时间来看,小龙虾还会经历一次蜕壳生长,到时候,小龙虾的个头和重量会更大,经济价值也就更高。随后,专家们向基地内养殖人员传授了“哈农科”寒地小龙虾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为基地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现在这样个头的小龙虾在市场上一斤能卖到20元到25元,要是个头再大些,价格会更高,我这一万尾没等完全养成就已经被人订走了,根本不愁卖。”姜少强说,这次池塘试养成功后,每亩收益超过千元,未来他准备扩大池塘养殖面积,同时,也会尝试在水田开展“虾稻共作”,为延寿寒地小龙虾养殖打开更广阔市场。
市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市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颖卓表示,德强绿色产业生态园“哈农科”寒地小龙虾基地,以绿色的养殖模式和良好的运作效果,为延寿县农民致富增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下一步,市农经学会将以其广泛的联系和专业知识,发挥平台纽带作用,联系专家学者,为农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市农经学会将促进专家学者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农业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大星 文/摄/视频拍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