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经济兴,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尚志市元宝镇杨树村,一场特色产业的繁荣,让原本脱贫户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增幅达到10.2%,乡村振兴战略在这里得到了生动体现,杨树村正逐步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杨树村位于尚志市元宝镇以东6.5公里处,距尚志36公里,与延寿县黄玉林场接壤,属于半山区。耕地38545亩,有脱贫户15户36人、监测户2户3人。
近年来,杨树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通过创新种植模式,坚持多维发展驱动,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促进产业振兴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走出了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产业发展已然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坚持脱贫成果巩固,强化政策落实
为做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杨树村始终坚持常态化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村屯网格员作用,每月对行业部门预警户进行走访排查,全面摸清村里新增低保户、特困户、大病户等重点人群家庭状况,每年对户籍人口开展两次“拉网式”集中排查,做到主动发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定期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对每户刚性支出和自主应对能力进行综合研判,建立“重点人群”台账,使应纳尽纳,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认真落实基本医疗、种植保险、房屋保险、小额信贷、生产奖补、基本生活补助等各项帮扶政策。为持续鼓励脱贫人口发展生产,日前,已为符合条件的13户脱贫人口申请生产奖补30851元;为11户整户无劳动能力、因病因残等刚性支出较大生活困难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申请市级产业收益分配2.5万元。
脱贫户张彦峰说:“如今,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村里的变化真大,现在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政策好,收入也多了,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坚持绿色产业带动,多维发展驱动
杨树村以脱贫攻坚时期产业发展机遇为杠杆,通过创新种植模式,采用高台覆膜、高效节水、一块地种两茬菜的管理模式,使一亩菜的收益接近十亩粮的收益,化解了脱贫户地少难增收的问题。同时,培养出一批懂市场、会管理的蔬菜种植能手。种植的圆葱、白菜、长白葱等蔬菜,287项农药残留检测、5 项重金属检测全部合格,达到欧盟、日本、韩国进出口标准。
种植能手解西武说:“我们种植的蔬菜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还能卖出好价钱。这都是村里的政策好,让我们有了发展的机会。我们的蔬菜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以前种地都是靠天吃饭,现在有了这个高效节水、一块地种两茬菜的管理模式,收入多了,人也精神了。”
杨树村还运用电商平台积极推广蔬菜线上销售,签约美团优选,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模式。争取财政衔接资金545万元,新建2栋智能温室大棚,扩建1500平方米蔬菜储存库及蔬菜储存库配套设施,蔬菜储存库面积增加到3200平方米,可储存蔬菜4000吨。日前,杨树村利用绿源蔬菜种植合作社收益为15户脱贫户、2户监测户分红2.5万元,户均增收1470元。
坚持宜居宜业发展,强化乡村建设
近年来,杨树村大力发展“蔬菜园区+小菜园”模式种植蔬菜,建立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帮扶车间,共吸纳本村村民35人在园区务工。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7人,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还开发保洁保绿、防火防汛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3人就地就业。同时,为服务尚鹏祖代鸡养殖场2个场区建设,积极组织村民回村就业,为30 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村民孟凡义说:“现在村里不仅发展得好,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工作机会也多了,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真是太好了,我们生活得越来越有盼头。”
为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日前,争取市级资金320万元新修边沟6000米、硬化巷道1100米、硬化产业园区道路300米,使用村级资金205.8万元更换村屯栅栏1万延长米、安装路灯60盏、新建门桥210个,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由村集体出资分别为8名优秀学子发放“锦绣才子”奖学金9000元,为172位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敬老爱老”优待金17200元,乡村整体风貌显著提升。
目前,尚志市元宝镇杨树村正朝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迈进。下一步,他们将加强防返贫监测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杨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福成说:“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奋斗,乡村振兴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