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湿地保护提档升级,以高水平湿地保护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冰城路径”书写湿地保护新篇章
“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湿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殷殷嘱托重千钧,踔厉奋发正当时!
多年来,哈尔滨坚持保护优先和系统治理协同并进,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以高水平湿地保护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织密保护网、筑牢责任田,探索新路径
近年来,哈尔滨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密对接“绿色龙江”战略布局,先后编制并实施了《哈尔滨湿地保护中长期规划(2019-2035)》,颁布《哈尔滨市湿地保护办法》,制定《哈尔滨市湿地生态资源保护修复工作方案》《哈尔滨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实施方案》;成立了哈尔滨市湿地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哈尔滨市湿地保护协会……
一系列定规画图、建章立制的举措,明晰了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的责任与分工;建立完善了湿地三级管护联动机制,将全市湿地划分为国家级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市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同时,哈市将湿地保护相关指标纳入“林长制”“河湖长”考核体系,建立了“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同配合机制,织密湿地生态保护监督网、筑牢责任田。
哈尔滨湿地保护的重心,从过去的追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上转变,在顶层设计、系统保护、生态价值挖掘层面实现了新突破,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与执笔“绿色发展”、塑造“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国际湿地城市大格局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哈尔滨市每年都以“世界湿地日”“黑龙江湿地日”“爱鸟周”等湿地保护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将湿地的保护理念融入“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系列宣传之中,让大美湿地与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深度绑定,让城市文旅品牌塑造与湿地宣传保护的同频共振。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城市湿地保护注入新内涵,探索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冰城路径”。
一城秀色半城湿地 筑牢生态底色
驱车沿着东风民主堤坝一路前行,一侧是松江碧波荡漾,一侧是稻田绿意盎然。2020年,这里被选为国际重要湿地,列入《国际湿地名录》。同年10月,哈尔滨阿勒锦岛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年复一年,哈尔滨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被严格保护的湿地点位晋级升格,同时也呈现阵列式、规模化的生态集群。
群力外滩湿地、呼兰河口湿地、太阳岛外滩湿地……如今的哈尔滨,以松花江为纽带,南有“以哈东沿江湿地和白鱼泡为主的湿地景观”,北有“太阳岛、阿勒锦岛、呼兰河口湿地沿线为主的“项链式”湿地生态格局。运粮河湿地公园、宾县沿江湿地保护区等哈市周边的星罗棋布的湿地,也宛如绿宝石,点缀在城市版图上熠熠生辉。数据显示,哈尔滨湿地名录面积为4.05万公顷,湿地斑块18763块,现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湿地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3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一城秀色、半城湿地!冰城宜居幸福之都建设的绿色标签更亮眼。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让城市和湿地融合发展,湿地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城市的发展又反哺湿地保护。一组统计数据印证了城市与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
哈市累计修复湿地面积3000余公顷,修建湿地景观大道150公里,修建湿地公园游览绿道25条、78公里;通过开展水系连通,河道清淤和栽植水生植物,还湿面积685公顷;同时,哈尔滨湿地资源内有种子植物848种、有脊椎和无脊椎动物527种。
在第13届《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哈尔滨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这是国际上在湿地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重要奖项,这块国际生态的“金字招牌”,代表了一座城市在湿地保护方面的最高成就。哈尔滨这座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又多了一张“国际级湿地之城”的新名片。
哈尔滨的“湿”与远方,展现生态惠民新画卷
如果冬季的冰雪美景是哈尔滨的A面,那夏季的湿地风光就是哈尔滨的B面。万顷湿地、百里绿廊、碧波逐浪、芦海泛舟、避暑天堂……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告别曾经铁与火的喧嚣,展示给世界的诗和远方。
随着湿地城市创建的提质增效,哈尔滨进一步筑牢了生态基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生态为媒,崛起的是绿色产业宝地、乡村振兴的福地、文旅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哈尔滨以推动文旅产业为契机,新建和改造湿地景区,加快松花江湿地旅游通道、水泥路、哈阿路支线等湿地游道路建设,加强了松花江两岸灯饰亮化、码头清理、广场整饬、航道疏浚和私建滥建清理,让冰城诱人的湿地风光正达人们的眉梢眼角。
今年6月1日一大早,新晚报万人徒步大赛激情开走。这场哈尔滨全民狂欢的赛事就像架设起一个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直播窗口,将哈尔滨之夏的魅力全方位、多维度展示在世界面前。
近年来,哈尔滨依托于湿地资源,打造了一大批夏都湿地文旅活动品牌。比如,哈东沿江湿地保护区每年举办鲟鳇鱼放游活动,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湿地铁人三项赛”“中俄皮划艇赛”“自行车赛”活动,阿勒锦岛湿地公园环岛轮滑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夏季文旅品牌活动融入“夏都”城市品牌,大美湿地游蜚声国内外。
随着湿地保护的强化升级,道外区民主乡、巨源镇等距离哈东湿地较近的群众,切实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义。每到夏天,沿江区域与吃住行游购娱相关的渔业、餐饮、绿色农产品行业纷纷觅得吸金良机,百姓由此增收。
“这儿的风景简直太美了,江景、花景……在这里什么都不用做,看湿地、发发呆就能待上一整天!”初夏时节,在群力外滩湿地,一位外地来哈的游客告诉记者,走在桥廊、栈道、观景台上,自然又典雅的环境让大家仿佛置身于画中,“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冰城盛世颜!”
如今,除了中央大街、索菲亚景区等地,分布在哈尔滨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也成了哈尔滨夏季旅游的热门打卡地。数据显示,哈尔滨90%的国家湿地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引导公众走进湿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传播湿地绿色生态价值,哈尔滨将每年6月定为“湿地节”。如今,“哈尔滨湿地节”活动已经融入“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系列活动之中,成为哈尔滨夏季的文化盛事。
哈尔滨日报记者 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