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首家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在黑龙江省医院正式宣告成立,该中心包括南岗院区和香坊院区两个诊疗中心,由儿科肠道菌群移植门诊、孤独症门诊、内科慢性腹泻便秘门诊、失眠门诊(颅骶疗法)等联合构建。今后,在传统医疗技术认定为临床上“无计可施”或诊疗方法收效甚微的部分病种,尤其是肠道艰难梭菌感染、顽固性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经过省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肠道菌群移植术治疗后,或将取得显著疗效,也为患者增加了治愈相关疾病的希望。
据了解,肠道菌群和健康状态息息相关,在调节代谢、调控炎症、调控肠道上皮发育、诱导先天性免疫、参与物质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菌群紊乱与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重建肠道菌群主要有三种途径:抗生素、益生菌和菌群移植(FMT)。其中菌群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建肠道菌群,以实现缓解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成为临床干预部分慢性疾病的颠覆性绿色疗法。
目前可在黑龙江省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经由肠道菌群移植术(FMT)项目初步诊疗的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腹泻、便秘(功能性便秘)、艰难梭菌感染(CDI)、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IBS)、放射性肠损伤等;儿科疾病中的自闭症、孤独症等;其他相关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免疫系统疾病、代谢综合征、睡眠障碍等。
据介绍,黑龙江省医院对肠道菌群移植技术早有研究,副院长孙晓梅早在2016年就曾为一名重症伪膜性肠炎老年女性患者移植了其孙女捐献的“便便”进行治疗。经过多次粪菌移植后,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被成功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通过平衡肠道菌群来达到治病的目的。对症治疗后,该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同时这也是省医院接受肠道菌群移植治疗的首例患者。
为提高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技术水平,在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及医院党委的积极推动下,黑龙江省医院党委班子成员于2024年初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对肠道菌群移植诊疗进行调研。经双方协商,黑龙江省医院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肠道微生态移植诊疗领域达成合作,签署产、学、研一体化的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临床和科研合作协议。协议主要包含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协助黑龙江省医院进行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技术的临床诊疗、转化研究及科研技能等相关培训,并致力于推进双方的科研互助、科研成果共享,以及定期举办肠道微生态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以期提高黑龙江省在肠道菌群移植方面的科研能力及技术水平。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帮助下,黑龙江省医院已成功申报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准备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同时于2024年3月起分批次派驻消化科、儿科、中医科等医疗护理工作人员前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学习肠道菌群移植术(FMT)并获得该项技术的操作资质。
林颖 董宇翔 哈尔滨日报记者 董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