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木兰县吉兴乡,胚芽米加工车间内生产正忙。全自动生产线上,晶莹的米粒如瀑布般倾泻,助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木兰大米”进军细分市场,通过打造胚芽米产业谋求高附加值,打开乡村振兴新路径。
龙头企业带动,为产业发展赋能
从流水线上接下一把米,放在手心,陶醉地闻了又闻、看了又看,吉兴乡五棵树村党支部书记任玉峰脸上露出笑容:“没错!这就是我们村产的‘木兰胚芽米’,苦打苦熬两三年,终于出成果了。”
任玉峰告诉记者,这家米厂是乡村振兴产业项目,2022年开始建设,由哈尔滨工程北米科技有限公司与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合作,应用了最先进的第四代工程北米生产线,可年产胚芽米2万吨,留胚率可达90%,直接提升当地水稻种植收益3%至5%,增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木兰县倍丰金秋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彤介绍,这家米厂是省供销社直属企业,以龙头企业背书赋能,注册了“龙稻胚芽米”商标,并打开了广阔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其中,线上销售占七成,供给全国市场。
产业引领发展,调优种植结构
木兰县素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共有耕地189.96万亩,依靠木兰达河灌溉,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66万亩。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机械化耕作率提升、黑土地保护技术应用,“木兰大米”也逐步打开市场,声誉日隆。
如今,胚芽米的出现,让“木兰大米”进一步形成产业兴旺“洼地效应”,推动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稻米产业链进行了根本性重塑,从育秧到收割,都进行“统一管理”,踏上了一条从一粒种、一株稻到优质胚芽米的全产业链生产发展之路。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农民获得更多实惠。
木兰县吉兴乡农户刘宝东告诉记者:“开春时,米厂就与我们签了订单,从稻种到肥料,都是公司统一供应,种植管理全程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今年,当地还推广种植市场效果更好的稻花香全系品种,乡亲们收入节节攀高。
“农头工尾”助力,提升农业附加值
如果说,产业引领调优了“木兰大米”的种植结构,实施“农头工尾”则让产业链向上下游进一步延链,加快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升级。
木兰县的畜牧业以“一牛一猪”为引领,水稻种植的发展,同时也带动增强了饲料供应能力。胚芽米厂产生的米糠等副产品,成为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当地养殖户在家门口就对接了饲料基地。
此外,胚芽米加工对稻米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也推动稻田养殖规模化发展,虾稻、蟹稻、鸭稻、泥鳅稻遍地开花,成为“木兰大米”绿色有机的活标签。农户于伟说:“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种地更挣钱了,农民也更肯投入,种出好米,不怕卖不上好价钱。”
有“农头工尾”助力,“木兰大米”名头日益响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开启现代化农业发展新篇章。
曹华君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文/摄/视频拍摄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