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等少年群体的关爱,近日,“七彩假期”哈尔滨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红色乐音志愿活动在双城区希勤满族乡中心学校启动,活动为期10天,以乡镇中学和农村基层党支部为依托,围绕乡村青少年思想引领、科技创新、艺术素养、文化传承等方面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投身现代化建设。
“七彩假期”是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实施的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重点项目。活动由哈尔滨音乐学院、双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共青团双城区委员会主办。主要是在暑假期间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心理辅导等内容开展,为有需要的农村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提供帮助和服务。
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志愿者以行动投身社会实践
哈尔滨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红色乐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志愿服务团(简称:红色乐音志愿服务团)入选由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面向全国高校遴选2024年青年志愿者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举办了以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生为主、学龄前儿童为辅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
红色乐音志愿服务团队在刘硕龙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希勤村办公楼的党建长廊、红旗墙和中国第一个合作化纪念馆,向学院的所有老师和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希勤村的发展历程和变化,师生党员还进行了入党誓词的主题党日活动。同时,还参观了双城区新兴街道的现代化工厂飞鹤乳业、森鹰木门工厂、三五将军纪念园等企业和红色教育基地。
大学生志愿者孙小晴说:“看到双城区现代化企业和希勤村的发展变化感慨万分,觉得很震撼,这里的红色基因也深深印在我们的心里。”志愿服务队成立8年来,曾获黑龙江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等多项荣誉。
感知音乐艺术魅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大哥哥,大姐姐们陪我们唱歌跳舞,陪我们做手工,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希望他们能经常来。”希勤满族乡中学的学生马旭说。志愿者们在希勤满族乡中学为39名学生孩子开展了音乐文化启蒙课程、心理辅导课、音乐体验课等课程教育,针对学龄前儿童以音乐启蒙课,让他们感知音乐的魅力。除了每日音乐素养的教学,针对留守儿童还开展做手工,讲故事,写书法、心理疏导,团队游戏、制作脸谱等,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双城区教育局党办主任苏洋说:“ 红色乐音志愿服务团,不仅为双城教育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孩子们和老百姓带去文化盛宴,志愿服务团队和爱德村演出团队还联合开展了两场文艺汇演,希勤村80岁的老党员刘孝珍早早地来到了广场等着观看演出。志愿者和孩子们及爱德村的百姓演员自编自演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汇报演出现场,声乐歌剧系党总支刘硕龙代表学院团委与希勤中学结小成了共建“三下乡”实践基地,希勤满族乡副乡长佟金娥为哈尔滨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党总支部赠送了锦旗,为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志愿者颁发了志愿者证书。
体验大学校园文化,为他们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
为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现状,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希勤满族乡所属村屯,走访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家访,结合学校学籍管理情况,为他们建立翔实的档案,筹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激励他们学会自学、自理、自强,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再孤单。
“孩子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他脸上的笑容多了,也更快乐了 。”学生杨宇轩的奶奶说。红色乐音志愿服务团队还带领希勤满族乡30多名孩子们参观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航天馆、哈尔滨音乐学院博物馆、哈工程军工博物馆等,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体验大学校园文化,在优雅的音乐环境里,欣赏各种乐器和专业的音乐设备带来的视觉盛宴,为他们树立人生理想和目标。志愿者刘海佳说:“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可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承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无微不至的关爱、真情温暖的陪伴激发着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
哈尔滨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党总支书记刘硕龙说:“我们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省属专业音乐院校,也有义务和责任为提升中小学生音乐素养,为幸福龙江建设贡献哈音力量。”
高明涛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东 文/摄/视频拍摄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