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绩连续三学期大幅增长,在2023年秋季学期排名至专业第一,获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6项、获一等人民奖学金、一汽解放领航奖学金、获哈工大优秀团干部标兵、哈工大“十佳学习卓越之星”等荣誉称号,他就是哈工大威海校区汽车工程学院智能车辆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李亦非,他的追梦路“非”同凡响。
在最短的时内把成绩“追”上来
2021年8月,李亦非考入威海校区新工科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刚入学,面对多样选择的大学生活他有点手足无措,第一学期考试成绩让自己很不满意。经过与辅导员老师深入交流,他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打牢知识基础是前提与根本。”于是他加倍努力,争分夺秒,立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成绩“追”上来。在不断的尝试中,李亦非总结出了学习的“三大法宝”——抓课堂、重梳理、做规划 。“大学三年,印象中李亦非没缺过一堂课,并且每堂课他总是坐在教室最前排。”这是任课老师与同学对他的评价。“把握好老师的课堂讲解,比自己学效率高很多。”他经常跟同学们这么说。
面对复杂的知识点,他用专业软件给每门学科“定制”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李亦非说,“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构建自己专属的‘知识库’,并精准把握事物的联系与内在的逻辑。”李亦非有一个笔记本翻得“破旧不堪”,里面写的是他每一天的规划,“从初中时,我就会将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列一个清单,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到今天。”为解决有些事情未能按时完成,他会对未来一周的工作先做出详细规划,再根据每天的完成情况实时进行修正。“详细的规划使我聚焦于当下所做的事情,并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
经过不懈的努力,大二学年他的学分绩实现了从专业中游到专业第二的飞跃;在大三上学期,他的学分绩达到95.69,成功逆袭至专业第一(1/104)。
“攻一攻”才有突破的可能
大二时,李亦非加入智能电动车辆研究所,跟随王大方教授从事电驱动控制系统的相关研究。在一次论文的实验复现中,他发现了中性点供电结构下的电驱动系统总是会出现转矩响应 “超调”的现象。在王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查阅文献与分析,他发现是由于该结构极易发生控制器积分饱和造成的,他开始了相关算法的研究,这逐渐打开了他科研的大门。
然而,从仿真到实验,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难以预料,反复的打回和重设让李亦非难免低落。“怕失败,只能杵在原地,‘攻一攻’才有突破的可能。”王老师鼓励他。实验室深夜的灯光见证着他无数个拼搏的夜晚,2024年寒假,李亦非一直在实验室待到春节前夕。回家后,他仍想着未能解决的问题,一次他和朋友在外吃饭,突然间对一个卡了很久的问题有了新的思路,对此他欣喜若狂,赶紧找来了纸笔,直接在饭店演算了起来。 凭着这股“攻一攻”的劲头,他参与申报2项发明专利,并在实验室威速电驱项目中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成长
李亦非在学习与科研之余心里常想着同学们最需要什么,自己能够做什么,时刻关注着班级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他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参与项目的心得,暑假期间为专业同学分享复习策略,开展知识串讲。在未来追梦的路上,李亦非将继续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书写“非”同凡响的卓越华章。
李志强 于子平 阚思邈 哈尔滨日报记者 纪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