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在四川大学举行,哈尔滨工程大学参赛团队斩获“最佳创意项目”奖1项、“我最喜爱的项目”奖2项,获奖总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三。
哈工程3项作品入选决赛,经项目激烈角逐、参会师生投票、专家组评审,最终来自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项目《基于高能等离子射流的物表快速消毒技术》获“我最喜爱的项目奖”和“最佳创意项目奖”,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项目《基于多尺度界面设计的GNPs复合镁锂基电磁屏蔽结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获“我最喜爱的项目奖”。
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以下简称“大创年会”)是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开展的一项重要年度性展示交流活动,已成为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学生参与最多、水平最高的盛会之一。
本届年会以“海纳百川·智见未来”为主题,主要包含创新创业项目改革成果展示、创新学术论文交流和创业推介项目交流三个主题活动,共收到部属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推荐项目1006项,共有510项成果入选年会。经过激烈角逐,年会评选出“优秀学术论文”20篇、“我最喜爱的项目”20项、“最佳创意项目”20项、“最佳创业项目”12项。
哈工程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打造多元协同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修订《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管理办法》,健全优化“三级五档”创新训练项目矩阵,形成分层分类项目资助体系,每年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00余项。
等离子“小卫士”:守护健康的“隐形盾牌”
团队基于等离子消毒技术,研究了一种以高能等离子激发技术、高能等离子射流技术和等离子活性保持技术为核心的物表快速消毒技术。该技术以空气为原料,采用高压电离的方式,制造出一些高能、强氧化性的等离子簇,并通过电场与流场的耦合驱动,这些等离子簇满屋子“跳跃”,不仅能消灭掉空气中的细菌,连物体表面也不放过,实现对常见细菌病毒99%以上的消杀率,还能有效解决紫外线、消毒剂等传统消毒方式效率低下、危害健康等问题,并且可与智能机器人等融合配载,广泛应用于家居清洁、医疗卫生等领域。
“学生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要经历无数次的实验和调整,展现了他们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他们对于科研的执着和热情让我深感欣慰与自豪。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工学’人才。”该项目指导教师顾璇说。
“我们在不断地打磨和调整作品的过程中,不仅磨炼了心智,还增强了信心,同时在大创年会上与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探讨,让我们认识到未来努力的方向。我们将以这次参赛经历为新的起点,坚信量变终将引起质变,未来继续在创新道路上砥砺奋进!”团队负责人宁特说。
智能材料:为尖端装备穿上“电磁防护服”
团队针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电子设备有害电磁辐射和干扰问题,通过热处理+电泳沉积+累积叠轧的方法制备出一种镁锂基电磁屏蔽结构材料,这种结构材料不仅拥有超凡的电磁屏蔽能力,身材还“轻盈如燕”,强度与韧性并存,可以应用在以航空航天、5G通信、自动驾驶等领域为核心的尖端装备中,“守护”着精密电子设备的安全与稳定,就像给这些高科技设备穿上了一层“防护服”。
“大学生科创活动是科教融合的一个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锻炼了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学术交流能力,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作为指导教师,在这一培养链条中能够助力和见证学生迅速成长,倍感荣幸!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培养出顶天立地的拔尖创新英才。”指导教师巫瑞智说。
“通过参加本次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我了解到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大学生的创新成果,更加激发了我追求卓越的热情。在项目研发期间,我们遇到过难题,也经历过失败,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一次次尝试后找到了成功的方案,最终在大会上精彩展现。未来我将更自信地面对未知挑战,持续探索创新,绽放青春光彩。”团队负责人李佳睿说。
王思雯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