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新春走基层】春运“慢火车”:载满归乡情切和年味儿虽“慢”必达,将旅客送到家门口……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1-27

“慢火车”之所以慢,除了速度慢,它的实际经行区域也更多、路程更长。有些地方,只有“慢火车”才会抵达  ——  

除夕将至,一趟趟列车上挤满了归乡的人们。从哈尔滨至佳木斯,动车只需用两个小时;K7125次列车则需要7个多小时,却依旧几乎满员——车票便宜只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有些地方,只有“慢火车”才能到。

漫漫回家路,能够缩短时间的,一定是旅客心中升腾起来的暖暖期许。春节前,记者坐上时速只有100公里的“慢火车”,从缓缓的旅途中感受别样的年味和团圆情愫。

有的目的地,只有“慢火车”才能抵达

K7125次列车,每天8时5分从哈尔滨站始发,于当日15时15分到达佳木斯站,全程运行时间7个多小时。在哈佳快速铁路开通前,它是“哈佳线”上的“香饽饽”。

“以前有两趟车最受欢迎,K7125次‘朝发夕至’,一早出发下午到达;另一趟是K7105次,23点发车第二天7点多到达,时间也不错。两趟车的车票总是很抢手。”在K7125次列车上,牡客盘锦车队党总支书记刘梦龙回忆K7125次的“辉煌”。

2018年哈佳快速铁路全线正式通车,从哈尔滨到佳木斯乘动车最快只需要2个小时。从那时起,K7125次不再是去佳木斯的首选,列车平均上座率降到了五成。进入春运后列车载客率才明显提高,24日满载748人的列车,实际载客580人,载客率78%。

在这趟目的地是佳木斯的列车上,找到去佳木斯的旅客并不容易,去伊春南岔、佳木斯香兰等中间地点的旅客却并不少——只有这趟“慢火车”,才经过他们的家乡。“我在哈尔滨的饭店打工,每年都坐K7125次回家。到佳木斯动车很多,但都不到家。这趟车虽然慢,但却是‘唯一’选择。”回香兰家中过年的孙凤鸣说。

K7125次沿途停靠站为呼兰站、绥化站、铁力站、南岔站、香兰站,“动车走的是哈佳新线,几乎取的是两地间的最短路径。K7125次走的是哈尔滨到佳木斯间比较曲折的路线,这样可以照顾到更多人,尤其是相对偏远地区居民的搭乘需求。”刘梦龙说,“慢火车”之所以慢,除了速度慢,还因为它的实际经行区域更多、路程更长。

自创“服务码”上线,服务对标动车组

在从哈尔滨出发的火车站台上,绿色车身的K7125次,与旁边科技感十足的动车组列车,仿佛不是一个时代。但是,大清早,记者穿越寒冷的露天站台,一头钻进列车里,感觉到的依旧是满满的温馨。列车长黄伟平告诉记者,该趟列车先从同江开到哈尔滨,而后变更为K7125次发往佳木斯,“7时18分抵达哈尔滨,列车员们马上整理卧铺卧具、打扫卫生。特别是列车停了一段时间,在上客前也要调整好温度,设置在20℃左右。”

K7125次列车车厢内,干净、整洁、温暖,虽然是老旧型车型,但搭乘的整体感觉很舒服。记者注意到,在硬座旁或是卧铺车厢内,都印有一个二维码。黄伟平告诉记者,这是今年春运车上新上线的“微信扫一扫,服务马上到”功能,“车辆硬件、速度和动车没法比,但咱的服务还要对标高铁。”

列车刚出站,前往绥化的王女士就带着孩子准备吃早餐——泡面。列车员提供了热水,她又扫码点了一瓶矿泉水。原来,K7125次列车没有流动餐车,以往旅客需要服务,只能通过12306客户端,提出服务需求后,由12306将信息一层层传递至列车长,“在动车组上,列车一般会及时收到旅客需求。K125次有时会有山路,旅客需求无法及时送达,比如要买瓶水,可能旅客都下车了我们才看到信息。”黄伟平说。

如今,旅客扫一下二维码,便可进入小程序,里面有调温度、换卧具、问点事、呼叫车长、买东西、帮个忙等功能,黄伟平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旅客需求,随后相关车务人员即上前提供服务。

危急时刻,全力保障旅客生命安全

在列车行进过程中,每次到站,黄伟平都要和列车员们一起来到车厢门口,迎送旅客,并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在旅途中,列车员每15分钟就要巡视一遍自己负责的车厢,列车长每两小时就要巡视一次全列,确保一切井然有序。

黄伟平说,“车上常备着药箱,都是些常用的急救药。而且,车上配备有两名具有急救资质的列车员——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够为旅客提供救助。”不久前,车内一场突发事件,让黄伟平记忆犹新。

当时,列车临近绥化站时,一名乘客突然口吐白沫,人很快没了意识。黄伟平通过车内广播寻找医生,列车上的救护员也同步展开抢救。“当时车内没有医生,老人也没人陪同。我们快速联系绥化站做好救护准备,并联系到旅客家人,征求意见在绥化下车救治。”到了绥化站后,车站救护人员已经到位,上车对旅客进行检查、平稳放到担架上抬下车,“从停车到再启动,一共12分钟,比计划站停的3分钟多了9分钟,但是危急关头,列车运行时刻必须为生命让路。”黄伟平说。

随着哈尔滨旅客的火爆,冬天、夏天前往哈尔滨的研学团也多了起来。有一次接待了18名去哈尔滨的小学生,上了卧铺车厢孩子们非常好奇,爬上爬下,列车员付兵全程在车厢内看着孩子们,“特别是卧铺车厢可放倒的边座弹力很大,非常容易夹手,一路上付兵好几个小时就和孩子们待在车厢里,一路护送他们安全到达哈尔滨。”黄伟平说。

“铁路人”暂别妻儿,护送旅客的回家路

列车工作人员也希望在除夕夜能陪在家人身边,阖家团圆。但是,工作有需要,他们必须坚守岗位。对于车上的铁路职工们来说,春运开始的那天,也是揭开春节排班“谜底”的那天。“春运开始后,临客安排基本就定下来了,就能算出来是什么班次了。”黄伟平说。

今年37岁的刘梦龙参加工作已经12年了,此前六七年他的岗位不在列车上,可以在家过年,“现在回到车上工作了,1月19日从家出来,得30号才能回家。”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刚刚5岁的女儿,“这是女儿出生后,我第一个不在家过的春节。前两天和她说,爸爸过年不能陪她了,孩子抱着我的腿不让走。”说到这里,刘梦龙有些动容……

与刘梦龙同岁的黄伟平,除夕夜可以和家人一起度过。“已经连续六七年在车上过除夕了。今年能在家待到正月初三。”在得知自己除夕能在家时,他第一时间告诉了家人,把年夜饭、串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之前在岗位上过年,年夜饭也帮不上忙,也不能去拜访亲友。今年春节这几天,时间全留给了家里。”

当人们满心欢喜踏上归乡的列车,共享与家人的欢聚时刻时,刘梦龙、黄伟平等无数“铁路人”默默守护在日夜奔走的列车上。他们在春运的每时每刻,充当着旅客最坚实的依靠。他们将自己的团圆梦悄悄藏起,在站台、在车厢、在铁轨旁,用坚守铺就旅客的顺畅回家路。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希阳 文/摄/视频拍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