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已至,辞旧迎新。室内的融融暖意慢慢驱散了冬日寒冷。91岁的郭福兰奶奶把自己拾掇利落,端坐在床边,她知道,“小柱子”今天一定会来。
在木兰县通江路上的和平老年公寓,郭福兰奶奶年纪最大,也是“孩子”最多的幸福老人。这些孩子与她没有血缘关系,都是当年参加学雷锋活动的“红领巾”。其中,“小柱子”是最常来的一个,这场爱心接力,已经持续了33年。
“小柱子”名叫徐兴华,今年46岁,是木兰县税务局的干部,他和妻子“海燕”都是当年“鸿飞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善良的付出成就了一段姻缘,郭福兰老人见证了他们二人从相爱到结婚生子。
“当年住的那栋平房,几个月前拆了”“楼下的‘小而全’超市又搬家了”老人耳不聋、眼不花,但多少有点糊涂,她的谈话经常不自觉地跳转到过去。每次,徐兴华都附和着回应她。
“能不老吗?她的这帮‘孩子’里,有不少都当爷爷、奶奶了,每次听到添丁进口的喜事,她都能高兴好几天。”徐兴华说着,将带来的几样小菜摆在桌上。老人食量很轻,每顿只吃半碗饭、一小碟菜。“孩子们”都知道奶奶的习惯,所以每次来谁都不多带,怕老人舍不得扔剩菜,吃坏了身体。
郭福兰奶奶自幼患有小儿麻痹,下床是她最大的难题,徐兴华找来一块木板,装上四个轱辘,制成一个“滑板车”。郭奶奶用手撑着下床,洗漱、吃喝、上厕所全没问题。自己能干的事,她坚持自己来,不肯让人帮忙。
天暖的时候,郭奶奶每周下楼一次,基本都是徐兴华负责背,到楼下坐在轮椅上推着走。
郭奶奶告诉记者:“小柱子是个好孩子,我就最得他济了!”
徐兴华说:“真心希望老人家的身体一直健康、硬朗,多年相处下来,我们已经亲如一家。每年老人过生日,这帮‘孩子们’都要聚一次,虽然每年都有人因身体原因、工作变动而退出,同时,也有新成员加入进来。星火映万家,每个人的力量也许有限,但当爱被点燃,就能熠熠发光,不断生长。”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