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海南参加‘加代育种’工作的第18个年头了,守着希望过大年,挺好!”除夕当天,在三亚崖城“南繁基地”,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70后”育种科学家樊绍翥守着他的宝贝疙瘩——紫长茄,仔细检查每一株作物的叶子、茎秆,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整理苗床,查看土壤状况,樊绍翥像母亲一样关照着那些花朵、幼苗。2002年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樊绍翥在市农科院从事育种科研工作转眼就是22年,其中的18年全年无休,他都是在田间地头过春节。
说起他的宝贝疙瘩,樊绍翥一脸喜色:“紫长茄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这可是‘地三鲜’的主要食材。你看这些茄子植株,每一株都有‘标签卡’,那可是它们的身份证,标注了它们的脾气秉性。”樊绍翥告诉记者,当前,他们团队选育的哈茄系列品种,已与4家种企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额40余万元,推广面积10余万亩,已推广至黑龙江、山东及内蒙古等地,深受种植大户、种企和消费者欢迎。
守着试验田搞科研,占据了樊绍翥大部分生活,但他乐此不疲。“当你选定的杂交组合在田间有良好表现时,所有流过的汗水都值得。育种没有捷径,长年累月反复做同一件事,只为那一粒可心的种子诞生。”樊绍翥感慨,一颗良种要从几千甚至上万份育种材料中筛选出来,得进行无数次试验、改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日复一日地付出,没有捷径。
樊绍翥团队2024年的相关南繁工作一波三折,新基地刚刚建成,遇到了三次强台风。为了不误农时,他们与时间赛跑,试验地起垄时,他们经常彻夜奋战到凌晨。为了抗台风抵内涝,育苗地修排水渠、试验地建高畦……他们见招拆招,这才保障育种材料良好生长、授粉工作全部如期完成。
经过多年拼搏,被誉为“南繁硅谷”的市农科院南繁科研基地结出了硕果。樊绍翥作为茄子育种科学家,主要从事茄子种质资源搜集、创新与利用,主持选育茄子优良新品种多个,其中,“哈茄2018”已成为黑龙江省区域十年持续主栽品种。同时,“哈茄2018的选育和推广”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哈茄2018”连续15年,一直是哈尔滨地区主栽培品种,通过多年的“北育南繁”,选育出10多份茄子骨干系材料,产生一批优良组合,配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其中,紫长茄新品种“哈茄亮剑2号”,获黑龙江省2024年专家育种蔬菜示范基地优秀品种,获2024年哈尔滨市蔬菜优良品种鉴评会优秀品种,目前已经通过国家新品种权受理。
18年参加南繁工作,樊绍翥像市农科院所有育种科学家一样,默默地奉献着,通过“南繁加速器”打造属于冰城的品牌,为打造“东北地方特色新品种研发航母”装上了科技引擎。
哈尔滨日报记者 毕博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