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的这节课以“凝福方寸”为主题,巧妙地将传统“福”字文化与现代手作艺术相结合,引领同学们踏上了一场探索“福”字千年演变历程及其深厚民俗内涵的奇妙旅程。此次活动将“福气”这一古老的文化符号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点缀,传递出“福满万家”的美好愿景与真挚祝福。
课程伊始,老师以问答的形式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如“贴福字有哪些特定的顺序?”“太阳落山前贴福字蕴含着怎样的寓意?”等问题,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中华文化严谨与智慧的大门,让同学们从习俗的细节中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后,课堂上深入讲解了贴福字背后的神话传说,追溯了“福”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历程,让同学们在文字的变迁中充分领略了传统美学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
在制作环节,大家发挥创意,化身为小小匠人,一丝不苟地体验着刮膜、贴胶、装磁片等每一道工序。他们将亚克力板与朱砂色巧妙融合,设计并制作出了一款款充满复古风情的“福”字冰箱贴,将心中的“福”字化作了手中的艺术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实践,同学们不仅亲手制作出了专属于自己的福字冰箱贴,更在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凝福方寸”的意义所在。他们将这份专属的“福气”带回家中,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博洋/文 刘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