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现在正在读高三,复习很紧张,马上面临高考,而且今年的寒假时间特别短,但是我能成为一名亚冬会城市侧志愿者,并与妈妈一起坚守岗位,在城市侧做志愿服务,为本届亚冬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自豪!”连日来,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室外一站就是数个小时,志愿者郝鑫阳和他的妈妈王成敏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助力家乡举办亚冬会,为赛事的顺利进行默默付出。
郝鑫阳是高三毕业班的学生,但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他和妈妈王成敏在2018年的时候就参加了四叶草,但是自己还是一名小学生,一晃儿7年时间过去了。这些年里,郝鑫阳只要一有课余时间,就在周末或节假日和妈妈一起去做志愿服务,养老院陪伴关爱老人,雪天给环卫工人送热豆浆,公交站台铺设“爱心坐垫”……
这次哈尔滨举办亚冬会,郝鑫阳更是兴奋极了,老早就开始做准备,在忙完学业复习后,1月24日学校放寒假,第二天开始他就参加城市侧志愿服务工作,一直到2月10日开学返校,一连数日,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城市侧的志愿服务点位上。最近这几天,哈尔滨气温下降,寒风刺骨,郝鑫阳依然坚守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外,帮参观者存放行李箱,为游客递上一杯杯热水。服务过程中,他的眼镜上结满了霜花,视线模糊,但他没有在乎,干脆摘下眼镜,眯着眼睛继续为游客们提供热情的服务。
记者还采访了郝鑫阳的妈妈王成敏,自亚冬会城市侧志愿服务启动以来,王成敏的身影便一直活跃在每一个需要的角落,从地铁站里的维护秩序、引导乘客,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外服务参观者,她都不辞辛苦地奔波与提供贴心的服务。
有一次,一个特殊的团队来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他们用手势比画着,当王成敏询问他们需要几杯热水时,得到的却是无声的回应。她有些茫然,但很快,她注意到了他们的手语,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聋哑人朋友。王成敏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服务方式,用眼神和微笑与他们沟通,并为他们送上了热饮,驱寒保暖。当团队成员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表达感谢时,王成敏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真谛。
2月11日,王成敏又被分配到平房区冰壶馆做志愿服务,在冰壶馆外的服务岗亭,她热情地为来观看比赛的观众提供指引和解答,志愿服务岗亭离售票处较近,有些观众不清楚验票和入馆方式,她就耐心地一遍遍解说,并嘱咐观众入场注意事项。“虽然不是在冰壶馆内做志愿服务,也看不到精彩的比赛现场,但我作为一名城市侧志愿者,在赛场外同样为赛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我感到很满足,做的这一切也都是值得的!”
因为连续几天的室外坚守岗位和服务,王成敏有点感冒了,和记者说话时嗓子也是一直不舒服,但是,她说这不算啥,晚上回家好好睡上一觉,自己还能够继续到岗做服务。
王成敏和郝鑫阳这对母子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亚冬会志愿服务上书写着暖心的篇章,相信在爱与奉献的道路上,每一份微薄之力,都能汇聚成温暖的海洋。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图片由志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