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博物馆积极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推出“相约龙博”系列研学课程。3月2日,“相约龙博”科普课堂带领小朋友们了解“二十四节气——惊蛰”。
时至惊蛰,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本次课程讲述了惊蛰节气的气候特点,从科学角度解释了春雷形成的原理,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了节气与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课程讲述了惊蛰节气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引入古代诗词中对惊蛰的描写,如“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帮助孩子从文学角度体会节气意境,加深文化理解。课中延伸讲述中国传统纹样——云雷纹,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最后,通过创作有关惊蛰的主题画,让孩子们一起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探索精神。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博洋/文 刘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