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友协第二小学:以劳育美,校园餐服务变身“实践课堂”

来源:冰城 + 客户端 2025-03-07

为深化劳动教育内涵,哈尔滨市友协第二小学校创新推出“午餐服务实践课程”,将每日午餐管理升级为劳动育人平台,各班孩子们通过轮岗担任“分餐员”“餐后管理员”等角色,体验真实场景中的责任担当,除关注培养孩子们劳动和节约习惯外,还尝试进行“小岗位”中的“大成长”教育探索。  

记者6日走入友协二校校园了解到,目前学校春季开学后,将桶装餐进班融入德育和劳动实践课程部分内容,进一步探索校园午餐服务的“全链条”实践育人过程,如将变身为分餐员的孩子们角色定位于“精细服务,传递温度”。每日午餐时间,“分餐员”穿戴整洁围裙、口罩后,根据同学们的需求分配餐量,通过“多问一句、少剩一点”的服务用语,使承担责任的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从源头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友协二校将餐后管理员定位于“细节把关,践行文明”的角色,除负责监督餐具分类回收、餐桌清洁整理外,餐后管理员还负责引导同学们轻放餐盘、将垃圾倒在指定的垃圾回收桶中,同时通过各班级每日总结反馈,引导孩子们逐步养成“餐盘无残渣、餐桌无油渍”的文明习惯。  

记者观察到,友协二校在此过程中,注重教育评价奖惩办法,通过班级优化大师的“成长账本”数字化评价记录过程,实现午餐服务数字化管理。在该过程中,班主任教师通过手机端随时上传学生分餐、管理表现,为学生生成个人“劳动积分”,以达到育人目的。轮值担任“分餐员”“餐后管理员”的孩子们,可即时查看自己的积分变化,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同时,家长通过平台接收孩子在校午餐表现,做到家校协同,强化习惯养成。

哈尔滨市友协第二小学校副校长张玉华介绍说,学校初期探索的“午餐服务实践课程”,是为了达到劳动习惯内化于心、餐桌礼仪落地生根和节约意识融入日常的三个教育目标,即通过轮岗服务使每个参加劳动的孩子不仅掌握分餐技巧,更体会到劳动的价值,逐渐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学校结合午餐课程开展“无声就餐”等微教育环节,使学生就餐时轻声细语、有序排队,并在餐后主动整理餐具,让校园文明蔚然成风。目前,自课程实施以来,全校餐余垃圾量在减少。孩子们从“被动光盘”转向了“主动规划”饭量,不少家长同时反馈孩子在家开始参与备餐、提醒家人按需做饭,“节约教育”从校园延伸到了家庭。  

哈尔滨市友协第二小学校校长毕晓霞告诉记者,以“小餐桌,大教育”为出发点的“午餐服务实践课程”内容,适时推动、支撑起学校劳动教育、节约教育和礼仪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教育因时、因情、因地的教育探索,目的是让每一份餐食的温度,都是成长的养分;每一次服务的体验,都是素养的积淀。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生活即教育”的实践路径,完善桶装餐进班级的劳动育人、评价过程,以达到“小岗位”中的“大成长”劳动美育育人目的。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郑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