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黑龙江省肝胆外科高峰论坛”在冰城哈尔滨启幕。本次论坛以“围术期肝胆疾病诊疗策略与多学科协作”为核心议题,汇聚全省百余位肝胆外科专家、青年骨干医师及科研精英,通过专题报告、创新技术研讨及首设病例大赛等形式,为龙江肝胆疾病诊疗体系注入新动能。
黑龙江省医院普外三科葛欣主任团队在论坛期间带来了胆道支架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技术,开创了复杂胆石症微创治疗新范式。

作为本届论坛的最大创新点,“精艺求精”肝胆外科围术期病例大赛吸引了黑龙江省医院、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等多家三甲医疗机构的青年才俊同台竞技。参赛病例全面覆盖复杂肝切除、胆道肿瘤综合治疗、围术期并发症防控等临床难点,其中60%案例涉及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

“选手需要在15分钟内完成病例汇报、影像解读和治疗方案论证,这对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是双重考验。”大赛评委组组长、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麻勇教授指出。经过激烈角逐,黑龙江省医院普外三科黄光明医师在葛欣主任指导下呈现的《双镜联合胆总管取石、支架内引流治疗胆石症》案例,因创新性应用前沿技术体系,实现术后3天出院、零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最终斩获“优秀案例奖”。

同时该获奖案例所依托的胆道支架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技术,也在论坛期间引发热议。项目导师葛欣主任详细解释了技术原理:通过胆道镜置入可以自行排出的胆道支架解除梗阻,联合腹腔镜精准取石后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相较传统T管引流术,可将平均住院时间由14天缩短至5天,医疗费用降低约40%,且彻底解决患者术后带管3个月的身心困扰。
葛欣主任对此表示,数据显示我国胆石症发病率已达10%,其中15%患者需手术治疗。传统术式存在的创伤大、恢复慢等问题,导致约30%患者出现胆汁漏、逆行感染等并发症。胆道支架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技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将微创理念贯穿治疗全程,同时团队改良的支架定位系统正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临床应用的近百例患者中,结石清除率达98.2%,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的89.5%。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随着精准医学与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深度融合,肝胆外科正从传统经验医疗向数据驱动型智慧医疗转型。本次论坛不仅展现了龙江肝胆外科的创新实力,更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复杂肝胆疾病诊疗能力提供了可复制范本。
康艳立 董宇翔 哈尔滨日报记者 董彤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