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东湖路学校小学部进行了跨学科融合课教学展示活动。用一场跨学科融合课的探索,演绎了教育创新的三重境界——设计、实践与思辨的交响共鸣。

说课教师们以跨界思维为梭,编织学科融合的知识经纬。用全局视野,精准捕捉学科之间的共振频率,预判学生认知冲突点,提前铺设思维脚手架。他们像一位教育编剧,把分散的学科元素写成跌宕起伏的成长剧本。当精妙的设计图遇上真实的课堂,理想便悄然落地生根。
授课教师们将静态的教案转化为动态的成长现场。在知识融合处设置“思维驿站”,等待每个孩子跟上队伍。学生课堂真实情境中的学习,让知识从“知道”走向“做到”。当课堂的余韵仍在回荡,第三位教育观察者已带着显微镜与望远镜入场。
老师们用专业目光萃取融合课堂的黄金价值。既看见学生眼里的星光,也洞见教师设计的巧思。真正的融合不是学科拼盘,而是让知识在孩子的生命经验中发酵。
团队成员们在协作中重新理解“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让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灵动多彩。使孩子们的知识系统从“零散”走向“融合”,从“感受”走向“迁移”,从“表层”走向“深层”,老师们也从“学科专家”蝶变为“教育设计师”。
哈尔滨日报记者 周雪莉
编辑 李洪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