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城四月,产业建设澎湃脉动。在木兰县柳河镇兴山村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几十栋联排温室大棚拔地而起。矗立半个多世纪的老砖窑旧址上,“长”出了立体养殖场,巧妙借势打造的产业项目开启带农助农模式,打开广阔增收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6栋大棚里共有160个养殖池,这是用来养水蛭的;水蛭吃田螺,剩下的螺壳用来喂鸡;水蛭下池塘后,腾出来的养殖池用来养河蟹、小龙虾……”兴山村党支部书记于春岐掰着手指头,一环扣一环地给记者细掰扯,讲着村里的“生意经”和乡亲们的集体智慧:这个老砖窑的窑顶足够放养1000只公鸡,窑下养殖麻鸭、白鹅,每一寸空间都要尽其用,就连坡下的黄土坑也被改造成晒水池,制造“养殖用水”。
兴山村的这座老砖窑建于1970年,存在了半个多世纪,村里好多民房的砖瓦都出自这里。2010年,禁止黄土烧砖后,砖窑便废弃闲置了,但已形成的土坑、焦化土层无法复耕,种啥都不长,占地55亩的老砖窑就撂荒在那里。
去年,兴山村向上申请争取了6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用于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并着手改造老砖窑。村里引进了“寒地水蛭”养殖项目,踏上增收路。养殖项目第一年就获得了不错收益,今年,村党支部与村民代表商议,决定增加养殖品类,把负担转化成有利条件,扩大产业成果,以老砖窑为基地,辐射全村的农家院。一时间,特色养殖种植在全村遍地开花:村民周宝臣发展庭院经济,开展蔬菜育秧,供给全村栽种;李念平种植了油豆角、西瓜;马立波养殖梳绒山羊200多只;孙念雨养殖小尾寒羊230只……为了让本村的农产品“走出去”,于春岐带着村党支部帮着乡亲们找门路,前不久,兴山村的第一家羊汤馆开到邻县——巴彦县,来自农家院的肥羊,加工成美食,在巴彦县中医院一带“火”得不得了。

于春岐告诉记者,“寒地水蛭”养殖项目与企业签了收购订单,其余的养殖产品也都不愁卖,村里的几处“农家乐”基本就能“消化”。下一步,村内还要开展鲜切花、艾草、不老莓、刺五加种植,让乡亲们增收致富有更多选择。
2025年木兰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足“新字号”文章,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兴山村的立体养殖场展开的生动实践,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带农助农提供有力保障,引领乡亲们踏上特色增收路。
木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木兰县将持续强化服务意识和要素保障,鼓励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链,让乡村资源发挥出自身优势,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释放更大潜能,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设,促进冰城乡村振兴事业更加红火。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文/摄/视频拍摄并制作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