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哈尔滨市中考推出“创新人才计划”,3所省重点高中招收数学、信息学特长学生,打破进入省重点高中的“唯分数论”和“艺体特长生”传统路径。这项新政实施满一年,首批通过该计划入学的学生已崭露头角。哈师大附中学生张昊洋斩获全国数学奥赛银牌,并入围清华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保送清华,哈三中学生蒋铠蔚、哈师大附中学生李赞分获全国物理、数学竞赛省一等奖,哈市创新人才培养初显成效。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教育局获悉,2025年哈市中考“创新人才计划”招生学校将增至8所,“五大学科”全覆盖,招生名额较去年增长170%。

定制化培养结硕果,
从“长板理论”到“多元赋能”
如果说一个人的短板会限制其发展的上限,那么哈尔滨市教育局在培养基础教育创新人才方面,则通过“长板理论”向人们证明,真正决定人才高度的是其最突出、最具优势的“长板”。
创新人才计划试点学校通过“选拔—培养—提升”全链条设计,为学科尖子生定制成长方案,让更多学有专长的学生有了进名校的可能。
哈三中通过构建“普育筑基”、“个育延展”和“卓育提升”三位一体的“三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将竞赛培养与跨学科实践结合,成立创新智能联盟、模拟联合国等30余个社团,引导学生在科研探索中激发内驱力。在名师领衔的竞赛团队指导和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支持下,共享各领域专家资源与实验室平台。高一学生蒋铠蔚凭借物理竞赛省一等奖,成为首批创新人才的代表。
哈师大附中推行“导师制+小班化”模式,组建由清华、中科大、北师大等名校毕业教师及竞赛专家构成的20人教练团队,开设数学、信息学等多科目先修课程,打通中学与大学衔接通道。张昊洋入学仅半年,便在全国数学奥赛国家初赛中以全省第一晋级决赛,最终斩获银牌。同时入围清华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成为黑龙江省首位通过该计划保送清华的学生。

2025年创新人才招生计划扩大2.7倍
随着首批创新人才计划自主招生成效的显现,哈市2025年“创新人才计划”进行全面升级扩容。参与该计划的省重点高中从原来的哈三中、哈九中、哈师大附中增至8所,学科在数学和信息学基础上,新增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形成“五大学科”全覆盖。招生名额从30人增至81人,较去年增长170%。报考条件中首次将信息学CSP-J二等奖以上或CSP-S任意奖项纳入直接入围校测资格,避免“偏才”因文化课短板错失机会。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加强试点高中建设及校际联盟发展,对接高校“强基计划”、培基筑梦计划和英才培养计划,培养专门的“创新人才计划”教练员,设计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计划,力争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5个学科的国家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从“选拔”到“孵化”,
全力加速“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计划不仅是升学通道的补充,更标志着基础教育人才观的转变。哈尔滨这一中考新政打破传统升学方式,从“补短板”转向“扬长板”,特长学生有了用单一学科优势撬动升学的机会。
哈三中校长王健认为,创新人才不等于“竞赛机器”,应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限于科技领域,还涵盖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学校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式探究,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使其在进入顶尖高校后能快速适应科研节奏。
哈师大附中竞赛中心主任李鹏告诉记者,学校通过“暑期先修课+固定竞赛教室+完善的课程体系设计+高水平教练员团队个性化辅导+整合校内外高校高中优质资源”,构建“沉浸式”培养环境,让学科兴趣转化为持续创新动力。
当前,哈尔滨市教育局正全力加速人才培养进程,在“双减”背景下开辟差异化赛道,致力于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让有单科学科特长的学生也能得到全面发展。对标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培养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且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潜质的学生,为国家基础学科领域储备战略人才。随着哈尔滨中考从“掐尖”到“育尖”的创新突围,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在这里扬帆起航,驶向科学探索的浩瀚星辰。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巍
编辑 李洪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