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十六载春秋续写笔墨传奇,东北林大“书画江湖”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4-20

以丹青为舟,载千年文脉于宣纸之上,当狼毫提按出山河气韵,传统文化不再是古籍中的铅字,而成了青春舞台上的鲜活主角。在东北林业大学,有这样一群青年正以当代视角重新诠释经典,在弦歌不辍中赓续文明薪火,更在守正创新里厚植文化自信。

你知道吗?东林不止有栋丹青楼,还有一个与之同名的丹青坊——这里正是东北林业大学书画协会的“武林总舵”,坊间常有“文人墨客”出没,或挥毫泼墨,或篆石刻章,仿佛一座现代版的“书画江湖”。走进传统文化社团,看东林学子如何以青春热血激活文化基因,让沉淀千年的智慧迸发璀璨光华。

观·笔墨丹青的江湖气象

推开图书馆B516的门,只见三面墙上挂满书画作品,楷书的端庄、行书的飘逸、隶书的古朴在此交汇,两张铺满毛毡的大长桌在房间里各自占据半壁江山。桌上零星摆着墨盒、漆扇、画框等小物,占据一整面墙的玻璃洋洋洒洒透过午后暖阳,无需灯光便已满室明朗。

书画协会“掌门人”修文举老师,娓娓道来丹青坊的前世今生。书画协会自2009年创立,修老师十六年执掌“掌门”之位,从创立伊始寥寥数人,到如今协会会员已遍布海内外。校友赠礼、国际交流、校园文化传播——一支笔、一方印,丹青坊以笔墨为舟,载着传统文化驶向更广阔的江湖。

丹青坊,一方小室却五脏俱全,这座书画江湖下设楷书、行书、隶书、篆刻、硬笔、宣传文创、秘书处七大“门派”,各掌门人皆身怀绝技。书画协会为传统书法艺术保留出充分的施展空间,楷书、行书、隶书在这里每样字形都得以发扬光大,充分展现出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万象森罗。

“大师心中有章,可以上手直接刻,一般人刻章需要先设计稿子,印到章石上面,然后再刻。”前协会会长林俊豪一边介绍篆刻的方法,一边拿起一枚章石细细端详。“这枚章石的稿子是AI设计的,现在技术确实发达,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生成几十种篆刻样式,效率很高。”他轻轻摩挲着章石上的纹路,话锋一转:“但你看这些线条,规整是规整,却少了点生气。真正的篆刻讲究‘刀下有神’,每一处转折的力度、每一道笔画的韵律,都需要手艺人根据石料的特性随机应变。AI再智能,也刻不出这种带着体温的灵动。”

书画协会的会员们不仅深谙书法,还积极运用其他方面的特长,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譬如宣传组,凭借着流利的英语与国际视野,他们时常组织留学生来书画协会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组织书法文化讲座,让异国他乡的游子也体悟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深厚魅力。学成归国后,这些留学生将中华书法艺术带回家乡,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他们在重要节日提笔挥毫,用一幅幅“福”字、春联传递祝福,讲述笔墨背后的文化故事。

修·笔墨人生的江湖法则

每天18:00-20:30,都是协会会员日常进行书画练习并接受指导的时间,不过,这方书画江湖的实际开放的时间远不止于此,有时午后就会有年轻会员进入,潜心练字。在这里,各部门负责人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会员们耐心指导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

当夜幕降临,丹青坊的灯光总是亮到最后,映照着一张张专注的面庞,墨香氤氲中,这份共同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让丹青坊洋溢着家一般的温暖。

“学习书法不能一天两天、一蹴而就,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在书法世界里的沉淀,让我遇事更加沉着冷静。”已在协会学习了三年书法的会员许天佑说。

在书画协会的日常练习是否会耽误会员的学习?“当然不会!”在这里练字的同学骄傲地说:“前会长林俊豪保送至华南理工大学、会员范腾云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会员王若瑀现为风景园林专业第一……”

“书画协会的孩子们都是爱学习的学霸!”修老师介绍说,学生们在这里不单单学习书法,也会交流学习心得,大家更像家人一样相处。其实,学习同书法练习并不冲突,反而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情。通过练习书法,同学们磨练了心性,提高了专注力,收获了一份纷杂社会里难得的静心,这或许就是丹青坊的“隐藏心法”。

图书馆B516之外,协会也致力于将“艺术疗愈”的概念引申入东林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与学校后勤开展合作,在学生寝室楼一层、食堂等校园内各处,挂上书画协会会员们的佳作。协会和学校都希望通过打造这样的艺术空间,潜移默化给大家带来美学上的滋养。

从书画协会成立至今,会员们总是竭尽所能,将笔墨丹青的特长化作温暖人心的力量。在春节,他们为师生手写春联;在教师节,他们赠予老师书法画框;深入社区为老人誊写家风家训;组织义写活动,把吉祥祝福送进千家万户……一撇一捺间传承千年文脉,横竖折钩中架起情感桥梁,让书法艺术既成为滋养心灵的传统文化载体,更化作服务社会的公益纽带。

草木生发,流水潺湲,书画江湖门人的一笔一画间,皆是山河灵秀的馈赠。他们从水墨丹青中读懂古人的“山水有情”,从刀锋笔触间感悟“万物共生”——创作的过程中,东林人将生态意识根植于心,从生态环境中汲取灵感,亦运用自己的才华对生态保护进行宣传。

少年提笔江湖志,纸上青春墨有声。一笔一画勾勒的是千年文脉的筋骨,一墨一印沉淀的是文化自信的底色。书画协会正以当代青年的艺术实践,续写着永不褪色的文化长卷。

王思邈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图片由东北林业大学提供

编辑 张鑫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