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哈工程学子用200小时书写青春答卷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4-26

带领团队获全国“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优秀团队,并作为全国大学生唯一代表在国家级科普活动发言;个人获校“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标兵”“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张秉宸,了解他是如何怀揣科技报国理想,以志愿服务践行青年担当的。

 

初心筑梦启航:从核潜艇模型到志愿宣讲台

2023年9月,张秉宸怀揣着对服务国防的憧憬,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9月7日,总书记视察哈尔滨工程大学,嘱托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深深地烙印在张秉宸的心中,他立下“为船、为海、为国防”的人生志向。在军训汇演上,他带领全体2023级新生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听党指挥,强国有我!”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他作为能源动力专业学生,当我国核聚变实验实现1亿摄氏度1000秒燃烧的新闻发布时,他兴奋地向朋友分享,却遭遇质疑:“核?是不是很危险?”这让他意识到:让核科技从神秘走向亲近,正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他在启航活动中心的核潜艇模型前驻足良久,当得知这是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的研究成果时,他意识到:传承精神、传播科学,不该只是课本上的铅字,更要成为走进人心的火种。于是,他毅然加入学校“两弹一星”精神大学生志愿宣讲团。

深挖精神富矿:千锤百炼一堂课

在继红小学的宣讲现场,当PPT播到科学家在油灯下计算数据、用算盘敲出核爆参数的画面时,扎马尾辫的小女孩突然举手:“老师,我长大了也要造厉害的东西!”这声稚嫩的宣言,让张秉宸突然懂了:他们的宣讲不是在重复历史,而是在播种“强国基因”。那些关于奉献与热爱的故事,那些“大国重器”“国家名片”,正化作蒲公英的绒羽,飘向孩子们的内心深处。

作为“星程大海”宣讲团核心成员,张秉宸与团队深入挖掘哈军工与“两弹一星”事业的血脉联系。为准备好每场宣讲,他深挖史料30余份,走访老校友5次,每天面对着镜子练习肢体语言。一年来,他与团队成员一起面向学校、哈尔滨市以及周边县市中小学和社会公众,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工业精神、核工业发展历程、核科普、核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宣讲活动16次,服务人数1760余人。

热血青春答卷:200小时浇筑精神传承桥梁

一年多来,张秉宸累计志愿服务超200小时,在海洋文化馆,他为参观者讲解学校“三海一核”特色科研成果累计80余小时;在寒冬里,他组织班级同学开展“暖冬行动”,为社区孤寡老人送去手写春联;面对小学生,他蹲下身用模型演示船舶原理;在ICNAME国际会议服务中,他用所学专业知识流畅介绍中国船舶工业成就。他参与“乡村学堂”公益行动,利用直播课为湖南省岩头寨镇的孩子们开展物理实践教学课程。“张老师的课像变魔术!”孩子们的笑脸让他坚定了“公益+专业”的服务方向。

张秉宸始终铭记总书记嘱托,他像一簇跳动的星火,在志愿服务中传递科技报国的温度,生动诠释着“龙江好人”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核。

2025年4月13日,在中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以及第10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张秉宸作为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唯一代表,在“强核报国七十载 自强不息向未来”核科普活动联合启动仪式上分享了“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之路。正如他在仪式上所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或许无法复刻老一辈的奋斗轨迹,但依然可以接过他们手中的火炬——让‘两弹一星’精神在宣讲中焕发生机,让核科学力量在理解中融入时代,让‘强核报国’的誓言在属于我们的时代里绽放青春光芒!”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越

编辑 姜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