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让职工更全面地了解“音乐之城”哈尔滨的历史,领略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教职能,4月25日,哈尔滨市博物馆举办了以“哈尔滨红色音乐文化印迹”为主题的党建+业务大讲堂活动。

本次党建+业务大讲堂的主讲人,是国家一级作曲家、六弦胡琴演奏家、哈尔滨音乐博物馆专家馆长,同时也是哈尔滨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的苗笛。他以广为人知的红色音乐作品为切入点,采用“现场讲解+乐器演奏”的形式,引领大家一同感受红色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苗笛教授从黑龙江流域古代社会简史和哈尔滨百年红色音乐发展历程这两大维度入手,深入剖析了哈尔滨红色音乐文化在百年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演进。从《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到《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在哈尔滨的首次公演;从《国际歌》的广泛传唱,到哈尔滨上演新中国首部歌剧……苗笛教授向哈尔滨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展示了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与资料,并逐一阐释这些重大历史节点对于红色音乐发展的重要意义。

苗笛教授还结合讲解内容,先后演奏了六弦胡琴、埙、口弦琴等传统民族乐器,现场掌声此起彼伏。他使用依据中东铁路沿线外国记者拍摄的一张照片仿制而成的六弦胡琴,演奏了《苏武牧羊》和《酒歌》,并感慨道:“北大荒并非荒凉之地,越是深入挖掘古代文化,我们会发现其愈发丰富多彩。”

本次党建+业务大讲堂,使哈尔滨市博物馆的全体职工深刻认识到“音乐之城”哈尔滨与红色音乐发展的紧密关联,深切感悟到红色音乐中所蕴含的初心与使命。职工们将这份精神内化为工作热情,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孙雪瑞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文/摄/视频拍摄并制作
编辑:胡英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