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适逢贝多芬诞辰255周年,4月19日,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迎来一场罕见的“马拉松式”音乐挑战,著名钢琴家元杰携手费城交响乐团助理指挥特里斯坦·雷·谢尔曼与厦门爱乐乐团带来了《完全贝多芬·全套钢琴协奏曲马拉松音乐会》,以近4小时近乎无间断的演奏,首次挑战并完成了同一晚、同一演奏家连奏贝多芬全部五部钢琴协奏曲的壮举,成功攀登了音乐的“珠穆朗玛峰”。

“贝一”到“贝五” 缔造古典乐坛“钢琴奇迹夜”
从“贝一”到“贝五”,演奏总时长超过三个半小时,此前曾有齐默尔曼、普列特涅夫、张昊辰等钢琴家选择在两到三晚完成,也有韩国五位钢琴家在一晚完成的先例。但同一位钢琴家在同一晚独自完成,尚属首次。
4月19日,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早早排起长队。据了解,《完全贝多芬·全套钢琴协奏曲马拉松音乐会》所有门票在演出开始前两周就已售罄。一些未买到票的观众在门口徘徊,希望能等到一张退票或临时放出席位。
当晚,元杰按照“贝一”“贝三”“贝二”“贝四”“贝五”的顺序来演奏,其中“贝一”时长38分钟,“贝三”时长38分钟,“贝二”31分钟,“贝四”40分钟,“贝五”42分钟,元杰凭借超强的演奏状态,极佳的演奏技术,近乎完美地完成了这场音乐挑战。

音乐会落幕时,现场爆发长达十五分钟的掌声,观众多次起立致意。数十次的谢幕过后,音乐厅后台被海内外和全国各地前来的乐迷围得水泄不通,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尽管当晚春夜骤雨倾盆,但风雨未减观众热情,反而增添了一丝不舍与余韵,纷纷表示这是一场“记忆铭心”的音乐体验。
本场音乐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引发了热烈反响,多条相关视频、图片与评论迅速登上热搜榜,成为古典音乐圈与大众舆论的关注焦点。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一场不容错过的音乐奇迹”“钢琴家的极限挑战”“我甚至一度分不清——我是想听到我理解的贝多芬,想听见元杰与他的贝多芬,还是他想让我听见的那个贝多芬。但我知道,他弹出了自己的声音。”
天赋与坚持铸就音乐里程碑 奏响全能音乐家的时代强音

1985年,元杰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0岁迁居广州。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美国茱莉娅音乐学院,获全额奖学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作为当今国际乐坛最活跃的几位中国钢琴家之一,元杰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完成学业后,一路从本科读到其最难获得的“演奏家文凭”。也曾在布索尼、滨松、克莱本等国际大赛崭露头角获得奖项,曾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青年钢琴家”。2016年时,正值巡演壮年的元杰受到哈尔滨音乐学院邀请,以不到30岁的年轻身份出任新筹建的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创造了一次中国最年轻的“系主任”仕途纪录。
难能可贵的是,元杰的演奏能力、教学能力、执行能力一直很在线,三栖发展互不干扰。他没有像其他进入音乐学院教书的钢琴家一样,逐渐在演出市场销声匿迹,反而持续高强度的保持在舞台演出上的记录。一年演出120场、同时以系主任身份参加会议和论坛50场的“超强纪录”,也曾在三个月内连续演出18首不同的钢琴协奏曲作品。这种“超人”般的能力,使得这场马拉松音乐会得以挑战成功。
在这场技术难度与艺术厚度并存的“马拉松”中,元杰的演奏兼具理性与感性,克制中见力度,细腻中有深度。长达近四小时的演出中,丝毫不显冗长,一气呵成、意犹未尽。“这一刻,他用琴声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厦门乐迷如是说。
“挑战完的感受,就像真的跑了一场马拉松。在过程中,有时会感到劳累,但最终我用不屈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元杰在接受《哈尔滨日报》独家专访时,道出了这场演出背后的艰辛与坚持。选择用这种极具挑战性的方式致敬贝多芬,源于他对这位音乐巨匠的深刻理解:“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仍创作出那么多经典作品。这种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五首钢琴协奏曲是他音乐成就的集大成之作,我希望用马拉松式的坚韧,向他致敬,也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这场音乐“马拉松”,不仅是对贝多芬音乐遗产的崇高礼赞,更是对艺术精神的生动诠释。正如贝多芬用失聪之耳奏响命运的强音,元杰也以永不言弃的精神,在钢琴键上书写着新时代的艺术传奇,激励着无数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秋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姜沫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