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与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阔别20年的合作者,边文彤对此次重逢感慨颇深。20年前,她曾为白淑贤主演的《木兰传奇》担任舞美设计,如今,她加入《人世间》创作,担任舞美设计、服装设计,见证了剧团从“保留传统剧目”到“开拓新题材”的蜕变。
雾凇暖光里的精神图腾
谈及舞美设计思路,边文彤强调“记忆的叠加与重构”是核心手法。她以“微缩景观式的老房子群像”为例,这些“板画般叠加的小房子”并非特指某户人家,而是对光字片无数普通家庭的写意概括。
为呈现“时空自由流转”的叙事,她在舞台设置转台装置,配合雾凇等可升降元素,象征“时光如钟表般循环往复”。她说,雾凇的白色不仅是东北冬季的视觉符号,更暗喻角色内心的纯净与坚韧;电线杆与皮筋等细节,则通过写实手法唤醒观众对童年游戏的具象记忆。“这些碎片化的元素叠加在一起,就像翻开一本关于东北的‘记忆相册’——既有凛冽寒冬的物理温度,也有家庭牵挂的情感温度。”

布料褶皱里展现时光密码
边文彤特别提到哈尔滨城市气质对设计的启发:“中央大街和巴洛克建筑、冬日雾凇的梦幻感,都与剧中‘光字片’的市井烟火形成张力。”她将这种“洋气与市井的交融”转化为舞台语言——用窗户群像象征“城市中无数家庭的面孔”,暖黄色灯光暗示困境中的希望。“当周蓉在贵州山区挣扎时,背景中若隐若现的‘哈尔滨暖光’,既是她对故乡的惦念,也是东北人‘心怀美好’的精神投射。”
在服装设计上,她延续了对“时代质感”的追求:老一代演员的服饰偏向朴素厚重,体现岁月沉淀;年轻角色的着装则融入复古元素,通过布料质感与色彩层次,区分不同年代的生活状态。“我们避免照搬影视剧素材,而是从真实的东北老照片中寻找创作支点,让服装成为‘可触摸的时代印记’。”
半年打磨凸显东北力量
回顾创作周期,边文彤透露团队用大半年时间完成方案,期间伴随剧本修改与导演不断调整。“我们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带着‘光字片’的真实影像资料与生活记忆去设计。”谈及对哈尔滨的印象,她笑称“洋气是刻在城市基因里的特质”,而这种特质与龙江剧《人世间》的艺术追求不谋而合。“当舞台上的雾凇缓缓升起,当转台带着时光流转,我希望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一座城市在时代中昂扬向上的精神。这就是我想通过舞美传递的‘东北力量’。”
揣瑞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博洋 文/摄/视频制作
编辑 于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