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岗区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以“与劳动者共赏共享劳动之美”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活动中,各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项目,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向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劳动者致敬。
AI赋能职业体验,萌娃感受未来形象之美

在“AI赋能职业体验,劳动共赏成长之美”活动中,延兴小学、虹桥第二小学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有趣且具挑战的学习环境,实现了“智启未来,学趣飞扬;AI伴学,趣链未来”。教师们使用“即梦AI”软件上传学生照片并输入指令,AI系统生成匹配学生形象的职业照片。随着孩子们勇敢表达梦想,AI迅速生成专属职业形象,如消防员、医生和宇航员等,这些“未来形象”让孩子们惊喜之余体验到了科技的魅力,并在心中种下了探索未来的种子。
与家务共“舞”,孩子们邂逅生活之美

在“自理家务劳动”系列实践活动中,继红小学、虹桥第一小学、红岩小学校、哈尔滨学院实验小学、花园小学、解放小学和南岗进修附中等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向家长发出倡议,设计了丰富多样的适宜家务任务内容。如低年级的孩子们从简单的整理书包、摆放餐具开始,逐步学会管理自己的日常用品,体会整理带来的秩序美。中年级的孩子们则要求参与到扫地、擦桌子、洗碗等家务中,通过亲身实践,他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父母平时的辛劳。高年级的孩子们则要挑战更高难度的家务,如烹饪简单菜肴、做鸡蛋糕、熨烫衣物等。这些家务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与家务共“舞”,他们邂逅了生活的美好,也学会了在未来的日子里,用双手去创造更多的幸福和精彩。
手作里的时光感受劳动的魅力

在其他方面,苏宁小学校的“水培植物美化生活”活动,组织孩子们亲手挑选心仪的植物种子,将其放置在透明的玻璃瓶中,注入适量的清水,观察并照看生命的萌发。建文小学校则组织了“五彩缤纷的扭扭棒”活动,孩子们用彩色的扭扭棒编织出各种形状和图案,制作出了创意花束,让春的气息在指间绽放。闽江小学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加校园劳动实践活动,化身“劳动小能手”,践行自己的劳动承诺。学府小学的“家味拌时光”活动中,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亲手调制各种口味的凉拌菜,在劳动中感受食物的美好,学会珍惜每一餐的来之不易。
在多样态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南岗区的孩子们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更在动手创造中感受到了劳动的独特魅力。
出校园、进社区,萌娃跨越门槛触摸劳动的温度
记者还获悉,“与劳动者共赏共享劳动之美”主题劳动实践活动还有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的体验劳动。

马家沟小学、育红小学、苏宁红军小学等学校组织孩子们开展每天保持校园整洁和安全的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和校园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此外,和兴小学的孩子们穿着校服,带着清洁工具,在社区集合并迅速开始劳动。他们分组工作,清理烟头、废纸、小广告和树枝,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学习协作完成任务。桥南小学、复华小学的孩子们则在老师带领下,有序参与社区服务。他们清扫道路、铲除小广告、整理图书和布置宣传栏,展现出极高的劳动热情。王岗小学学则鼓励孩子们在假期体验家长的工作,通过“一日职业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去体验不同行业的劳动,理解劳动成果的不易,并见识了父母的辛勤付出。

此外,哈尔滨市第125中学组织孩子们走上街头,记录下“最美劳动者”的瞬间。如六年级学生关注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七年级学生在家长陪同下体验不同职业,八九年级学生调研感兴趣的职业,这些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体会劳动者的辛勤与伟大,提升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同时,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哈工大附中高中部在教师李小梅引导下,组织部分学生走进裁剪工作室、缝纫工作室、服饰工作室,系统了解缝纫知识,以掌握缝纫技巧。在初、高中劳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分别体验了“布艺传承・针舞沙包”“衣扣承古・线绘风情”“裁锦传情・剪映匠心”“布艺延传・机绣风华”四门特设课程,“小裁缝”们拿稳布料、看准针线,制作过程甚是认真。
南岗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还开展了宋朝点茶活动,在古色古香的茶艺教室里,学生们身着传统服饰,端坐在茶案前,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在点茶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习了茶礼仪,更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带来的乐趣,学生们在劳动中感受成长,在成长中品味劳动的魅力。
记者从南岗区教育局了解到,此次南岗区各学校开展的“与劳动者共赏共享劳动之美”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们明白在劳动中,劳动不分大小,且每项劳动都蕴含着价值与意义,以此教育孩子们学会珍视劳动成果,懂得对他人的劳动予以感恩与尊重。同时,孩子们通过参与劳动、体验劳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更深刻体会到劳动的意义,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未来,南岗区将持续深化全区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哈尔滨日报记者 郑炜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