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暖阳洒在冰城哈尔滨,大地被绿意渐渐晕染,树木抽芽,万物复苏,又到了市民们热衷采摘野菜的时节。然而,野菜虽美味,食用却大有讲究。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祖研香安院区院长贾维刚,为大家讲解野菜的科学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贾维刚院长介绍,哈尔滨常见的野菜种类繁多,属性和功效各有不同。婆婆丁(蒲公英)、苦菜、车轱辘草(车前草)等属于寒性食材,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功效,适合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群,可缓解咽喉肿痛、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但寒性体质、脾胃虚寒者以及孕妇需谨慎食用,以免加重体内寒气,引发身体不适。并避免空腹食用。建议搭配姜丝、大枣、荞麦茶来中和它们的寒性。例如,选择蒲公英与小根蒜共同服用的方式来解决过于寒凉的问题。同时,蒲公英、小根蒜和桔梗还具有散结作用,适合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人群进食。
荠菜、蕨菜、柳蒿芽等凉性食材,能凉血止血、润肺理气,对消化不良、便秘等人群较为友好。不过,脾胃虚寒、肠风腹泻便溏(即:食凉则泻)以及易过敏体质人群应避免过多食用,以防出现肠胃不适或皮肤过敏反应。
另外,对于常有口干、口臭、胃酸、大便干结的人群,在这个季节选择荠菜、蒲公英、苏子叶适量进食,是非常适宜的。
桔梗属于中性食材。主要功效在于清热化痰、宣肺利咽。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脓痰人群。具有降血糖、抗炎作用、扩张外周血管和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作用。
温性食材如小根蒜(薤白)、苏子叶、刺五加,具有通阳散结、解表散寒等功效,适合寒性体质、消化功能不良的人群。但阴虚火旺者过多食用温性野菜,可能会加重体内燥热,需避而远之。
对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贾维刚院长给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心脏病患者:可以增加小根蒜的摄入,其含有的薤白皂苷可有效改善心肌微环境、提高射血分数,用治抗动脉粥样硬化。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血脂和血压,对心脏健康有益;蒲公英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清热解毒作用,也适合适量食用。但食用时要选择来源可靠、无污染的野菜,避免食用不认识或来路不明的野菜。控制食用量,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加重心脏负担。烹饪方式应选择蒸、煮、炖等健康方式,避免使用过多油或调味料。野菜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治疗,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建议,保持均衡、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高血压患者:马齿苋含有丰富的钾,能利水消肿、扩张血管、阻止动脉管壁增厚,降低血压,其含有的钾盐、黄酮类等活性物质和脂肪酸,能抑制血清胆固醇生成,预防血小板聚集等,可凉拌或炒食。荠菜含有的乙酰胆碱等物质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蕨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蒲公英也有一定降压作用。刺五加含有的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神经保护、免疫调节、抗疲劳、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刺五加常用于改善神经损伤,治疗高血压、失眠、抑郁、结肠炎等疾病。不过,食用野菜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应保持饮食均衡多样,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食物,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嘱治疗,食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意见。
糖尿病患者:蒲公英多糖是蒲公英降血糖的活性成分之一,血糖高的人群可将新鲜蒲公英叶子水煮后喝汤,或每天适量饮用蒲公英茶。马齿苋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糖代谢,稳定血糖,可凉拌、做汤或包包子食用。但部分野菜食用时要控制量,例如车前草含较多纤维素,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刺老芽营养丰富,但食用过多可能刺激肾脏、肝脏等器官;柳蒿芽含有草酸,摄入过多会产生草酸钙,抑制钙吸收,加重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钙质流失问题。
高脂血症患者:荠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乙酰胆碱,能调节血脂、胆固醇,可以通过少油少盐性的烹饪方式进食。马齿苋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抑制胆固醇的生成,配伍低脂食材,清爽不腻,调节血脂。蒲公英总黄酮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对血脂增高和肥胖均有抑制作用。
贾维刚院长还特别提醒,采摘野菜时,要选择环境清洁、无污染的区域,远离公路、工厂周边,避免野菜吸收有害物质。同时,不认识的野菜切勿采摘食用,以防误食有毒品种。食用野菜前,一定要充分清洗,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部分野菜还需经过焯水等处理,以去除草酸、生物碱等可能影响健康的物质。此外,野菜虽营养丰富,但不能替代日常蔬菜,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肠胃负担。
春日采摘野菜,是亲近自然、享受美味的乐事。但只有了解野菜特性,结合自身情况科学食用,才能在品味春日鲜味的同时,守护好身体健康。让我们遵循科学方法,理性采摘、食用野菜。
哈尔滨日报记者 董彤 文/视频拍摄制作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