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咱们的家园”“野生动物在生态保护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鸟类对防治害虫有着根本性的生物防治,保护鸟类就是保护咱们的环境”……5月5日,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北方森林动物园百鸟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哈尔滨市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北方森林动物园等单位联合举办。本届“爱鸟周”活动的主题是“清除鸟网 密织法网 让鸟儿自由飞翔”。

本次活动,通过科普展板、悬挂条幅、发放保护鸟类知识宣传册和海报等方式,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了鸟类等野生动物,普及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鸟类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爱鸟护鸟等生态保护事业中来,自觉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做鸟类生存的保护者,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
上午10时30分,大型禽类放飞“百鸟归巢”活动精彩上演,珍珠鸡、孔雀、白枕鹤、丹顶鹤等百余只大型鸟类从山间飞向天空,展翅翱翔。记者看到,随着工作人员的口令,和平鸽领先起飞,随后珍珠鸡低空而下,孔雀滑翔飞行,丹顶鹤拔地而起……鸟类按种群依次从山上飞来后,又有秩序地依次归巢,场面十分壮观,引得现场游客不时地发出惊叹声。

“黑龙江省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的关键区段,哈尔滨市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是东北亚候鸟重要的迁徙繁殖地、停歇地,每年过境候鸟1000余万只,栖息记录的候鸟约200余种。”据市林草局工作人员介绍,除了较常见的野鸭、江鸥、白骨顶鸡、鸊鷉等小型水鸟外,近年来,东方白鹳、丹顶鹤、青头潜鸭、灰鹤、鸳鸯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也越来越多。

进入新时期以来,哈尔滨市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形势加快好转,种群有效恢复增长;关爱鸟类,保护自然成为广泛共识;栖息地建设和源头保护成效显著,建成自然保护地61处、面积64.32万公顷,落实专兼职鸟类保护巡护人员8340人、面积220万公顷;执法监管持续加强,林草、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配合日益密切,执法打击成效显著;全社会共同参与局面加速形成,“政府+志愿者+媒体”机制有效运行,两年来共开展候鸟迁徙护飞行动30次、参与人员348人次、行程3940公里,查获放飞野生鸟类1291只。守护滞留东方白鹳在哈尔滨成功越冬109天等典型救助案例社会反响积极,鸟类科普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农户、进企业、进景区七进宣传活动持续开展。

“我们每周都有1-2次的下乡活动,到哈市周围的村屯开展巡护活动。”哈尔滨野保(绿会)志愿者表示,一旦发现有猎捕行为,及时向属地执法部门举报。下午,市林草局、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志愿者又走进附近村屯、林场进行巡护和宣传行动。

让天空永远有翅膀的诗意。从广场上的科普宣讲,到山林间的护飞行动,哈尔滨正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立体保护网,守护鸟类迁徙的“生命航线”。正如活动现场所言:“每一只鸟儿的自由翱翔,都是生态文明最生动的注脚。”
李佳轶 哈尔滨日报记者 毕博 文/摄/视频拍摄并制作
编辑 姜沫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