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敬一丹携《走过》归乡——在时光褶皱里与冰城温暖对话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5-10

“每次回到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都有一种强烈的、和家乡人交流的愿望,这次带着新书《走过》,终于可以与家乡人进行一场多角度的深入交流。”敬一丹说,从书中一张自己的飞行图可以看出,走来走去,最多的目的地还是家乡,这里留下了太多人生记忆,便以随笔方式,珍藏在书里。

5月10日,南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与哈尔滨市新华书店、长江新世纪出版社在南岗新华书店共同举办了《走过》新书全国首场分享会,书的作者、哈尔滨籍央视“金话筒”敬一丹,与家乡市民共同开启了一段关于时光印记、生命轨迹与心灵对话的温暖旅程。

中学参加学校义务劳动时,曾在南岗新华书店站过柜台、卖过书;历经两次考研失败后,第三次考场设在哈工大幸运“上岸”,至今路过都满目仰望;少年时曾遗憾没有成为儿童公园小火车乘务员,如今提建议打造小火车四季运营模式,即将在今冬成为现实……

提起曾在哈尔滨的生活坐标,敬一丹用幽默风趣生动的讲述,配合丰富的肢体语言、温柔且满怀深情的语音,带现场读者一起穿越不同年代、不同场景,沉浸式感知每一个生活故事,极强的代入感让人时而开心、时而感伤,动情时,她那双明眸里噙满泪水,牵动着观众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

分享会上,她以主持人的功底与游子的赤诚,将往事娓娓道来。“在省政府对面,原来有个小小的邮局,去邮包裹时都要带着针线,1700封家书从那里寄出,绿色邮筒传递着对父母的牵挂……”走过、看过、听过、想过、唠过,敬一丹告诉读者,虽然当年寄信的邮局和每月22日凭票买粮的粮店都已消失,但记忆会通过交流被永存,正如《走过》,就是要记录下所有不想忘记的曾经。

哈尔滨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流动在血脉里的情感原乡。“书的扉页以四季开篇,每页都留有大量空白,意义何在?”“希望读者用自己的‘走过’将它填满。”分享会上,敬一丹频繁与现场读者互动,在丁香花盛开的冰城,通过热烈的思想碰撞,与读者展开文学邂逅的情感交融。“走过是省略号,不是句号,我会把未来与家乡哈尔滨的故事继续记录进书中。”采访时,敬一丹老师言语之间饱含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作为媒体人转型的注脚,《走过》的序章也藏着启迪人生的故事。“《走过》的序来自哈尔滨,来自与AI交流自己今年当亚冬会火炬手的感觉。”敬一丹说,虽然已经退休10年,作为一个媒体人,如果停止与人交流那才是真正的退休。以前做电视《焦点访谈》节目,给大家呈现的是严肃的一面,而《走过》会让人们看到她风花雪月的表达方式,“身处传媒转型时代,我始终秉持‘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信念,愿以新媒体思维、更具时代质感的不同方式,保持与大家的融洽交流”。

分享会结束后,等候签名的读者立即在书店内自发排起蜿蜒长龙,大家以零距离互动的热情,回应敬一丹老师对故乡的炽热深情。

延伸阅读:

《走过》是一本敬一丹记录人生细节的随笔集,于2025年4月上市,并全国发行。她将走过的路、看过的景、听过的事、想过的念,汇集成一部向时光致敬的告白书。

作为半生忙碌的媒体人,敬一丹曾经用半世光阴丈量大地,现在她想用文字分享她见过的风、听过的雨,并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回忆和倾诉。

《走过》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以走过的地方为空间点,构建起一个充满故事与感悟的世界。在这里,我们能跟随她的笔触,走进小兴安岭的密林,感受泰山的巍峨,领略昆仑的雄浑;能沿着松花江、长江源的水波,探寻水的灵动。从墨脱的杜鹃到额尔古纳的芍药,从城市的繁华到山村的质朴,每一处都有独特的印记。

书中不仅有山河美景,更有深刻的人生体验与感悟。敬一丹回顾了年少时的遗憾,描述了自己对现状的从容,以及人到中年慢慢放手失去的淡然。她用大量的文字描述曾走过的山川湖海时,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舒展和人生的释然。敬一丹也给我们呈现了一种跨越年龄、行业、性别的人生状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行走和记录的坚持,唤醒我们对生命不留遗憾的感知。

她以记者的敏锐记录时代变迁,以行者的姿态感受自然馈赠,让我们在她的文字中会意共鸣。从《我遇到你》到《走过》,敬一丹十年内出版的5本书见证了作者视角的不断转变,从职业家庭到个人感悟,正是她人生心境不断推进的生动体现,对于读者,我们可以在阅读中获得人生选择与成长的反思。

哈尔滨日报记者 梁可心 文/摄/视频拍摄

编辑:胡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