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专访 | 西安外事鼓乐团副团长高湲:让西安鼓乐“活”在观众的耳朵里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5-11

以“大唐雅韵”为底色,解锁千年古乐的当代叙事。5月10日晚,《大唐雅韵钟鸣鼓乐》音乐会西安外事鼓乐团巡回演出在哈尔滨大剧院歌剧厅上演。“希望通过这场演出,让冰城观众感受来自古都长安的音乐魅力。”西安外事鼓乐团副团长高湲在采访中谈及此次哈尔滨之行的初衷时,眼中闪烁着对“非遗”传承的热忱。这一次,他们带着历经五六年编创打磨、融合声光电舞美与诗礼乐舞的“西安鼓乐”演出,在冰城舞台还原了千年前的大唐盛世。

鼓为“灵魂”的千年雅韵从宫廷宴乐到活态传承

西安鼓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交响乐”“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其独特性首先体现在演奏形式上——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指挥,鼓成为乐团的“灵魂”。高湲解释道:“鼓在乐队中承担着指挥职能,演出中,大家可以看到龙凤套鼓、双云锣等西安鼓乐的特色乐器,它们与编钟、编磬等礼乐重器,以及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古筝、古琴、箜篌等,共同构成了独特的音响世界。”

演出曲目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之旅,编钟曲《朝乐》突出了编钟音乐的古雅、宏大,重现了八音克谐、堂皇雍容的气象;复原的唐代军歌《秦王破阵乐》气势恢宏,重现盛唐雄风;唐代乐舞《上元乐》以乐载礼,勾勒宫廷宴乐盛景,让观众在“声声入耳”中触摸历史脉络。

《大唐雅韵钟鸣鼓乐》音乐会演出全程90分钟,分为三个篇章,以“迎宾仪式感的开场乐曲”为引,串联起西安鼓乐的经典作品,再以创新改编曲目收尾,暗合“从古代到现代”的时间脉络。高湲透露,返场环节的“惊喜彩蛋”除了演奏《大唐战歌》《大唐遗音》《民乐有嘻哈》等3首现代音乐作品,更与哈尔滨大剧院·哈音保利少年合唱团的15个孩子共同唱响了火遍大江南北的《西安人的歌》《西安人的歌》。当传统乐器奏起观众耳熟能详的旋律,那份古今交融的惊喜,正是乐团希望传递的“非遗生命力”。

此外,演出服的设计亦是亮点,高湲告诉记者,他们身着的演出服装以唐代宫廷乐师服饰为原型,参考史书记载与壁画元素改良而来,既保留“穿越感”的庄重华彩,又融入现代审美,让乐手在演奏中宛如“行走的文化符号”。高湲身着的演出服便是典型代表——胸口的暗纹、腰间的形制,皆藏着对历史细节的考究。

传统与创新的“双重变奏”走入百姓生活

此次来哈,西安外事鼓乐团以65人整编阵容亮相,涵盖器乐、声乐、舞蹈及专业舞美团队,乐团成员均为90后。高湲介绍,乐团由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内外著名音乐学院共计30多名硕士、博士毕业生组成,乐团曲目融合编钟、编磬、古琴、瑟、埙、箜篌等中国传统乐器。“我们有几位东北籍演奏员,大家都期待着为家乡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盛宴。”高湲笑着说,团队里很多演奏员都对哈尔滨的人文风情充满好奇,希望通过演出实现南北文化的交融碰撞。

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中,西安外事鼓乐团走出了一条独特路径。乐团演奏的传统曲目,则都是源于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老艺人的口传心授。“我们跟着老先生们一句句学谱、一个个鼓点磨合,力求保留原汁原味的古乐韵味。”与此同时,西安外事鼓乐团也在尝试“破圈”,将流行歌曲、国外经典影视曲目改编为古乐器版本,与腾讯游戏合作《王者战歌》、英雄联盟手游双城之战主题曲《孤勇者》,与腾格尔合作《西安人的歌》、与黑撒乐队主唱曹石合作《挑战》。“希望让年轻人发现,非遗不是束之高阁的‘老古董’,而是能与当代生活产生共鸣的‘活文化’。”高湲说。

谈及学习经历,高湲坦言挑战不小。以她演奏的双云锣为例,这件由20面小铜锣组成的打击乐器,在大学课程中并无专业设置,全靠入团后跟随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老艺人系统学习。而编磬的学习更需兼顾音准与仪态,敲击的角度、力度,甚至站立的姿势,都影响着声音的质感。

“唐代时,西安鼓乐是宫廷贵族的专享。如今,我们希望它成为所有人都能亲近的文化记忆。”高湲说,无论是双云锣的清脆、编钟的雄浑,还是舞美的流光溢彩,最终的落点都是让非遗“活”在观众的耳朵里、心里。当冰城的夜晚响起千年古乐的韵律,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旅,或许正是对“传统如何照进现代”的最佳作答。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秋莹 文/摄/视频拍摄

编辑 王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