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15日是我国第三十二届“防治碘缺乏病日”,本届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
记者从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碘缺乏病是由于环境缺碘导致的地方病,系指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摄入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胎等。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缺碘造成的最明显的体征是甲状腺肿,最严重的后果是智力残疾。充足的碘营养对儿童智力发育至关重要。如果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造成地方性克汀病、听力障碍、智力损伤等,因此妊娠期妇女和哺乳妇女需要及时补充足量的碘。儿童和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损害,应保证充足的碘摄入。成年人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成年人也要保证充足的碘摄入。我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以前,碘缺乏病区的儿童中5-15%有轻度智力障碍(智商50-69个点),6.6‰的人患地方性克汀病(呆傻症),严重影响当地人口素质。
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碘缺乏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食用碘盐。1994年国务院颁发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正式将食盐加碘法制化,明确了碘缺乏病防治的最根本措施是坚持科学食用加碘食盐。经验和事实证明,食盐加碘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而且符合安全、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缺碘且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以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保护大多数人免受碘缺乏危害,是提高人口素质、利国利民的重要公共卫生举措。
我市从1995年起正式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多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卫生、盐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各级地方病防治工作者艰苦奋斗、努力防病,全市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碘缺乏病病人大量减少,8-10周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明显下降,我市于2000年实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自2010年以来,我市处于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目前,我市居民食用盐采用25mg/kg(±30%)加碘标准,同时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提供30mg/kg(±30%)碘盐。
2024年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23版)要求,我市的18个区、县(市)开展了重点人群包括儿童和孕妇的盐碘、尿碘水平监测工作。共采集8-10岁学生家中食用盐样3627份,盐碘中位数在19.2mg/kg-30.5mg/kg之间,碘盐覆盖率99.12%;碘盐合格率96.58%;合格碘盐食用率95.73%;非碘盐率0.88%,有效监测率100%。共检测上述8-10岁学生尿样3627份,尿碘中位数在122μg/L-211.6μg/L之间,全部区县儿童的尿碘中位数均在100μg/L~299μg/L的适宜水平。共对1198名8-10岁学生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甲状腺肿大3人,甲肿率0.25%。共采集孕妇家中食用盐样1833份,盐碘中位数在19.6mg/kg-28.5mg/kg之间,碘盐覆盖率98.64%;碘盐合格率97.29%;合格碘盐食用率95.96%;非碘盐率1.36%,有效监测率100%。共检测上述孕妇尿样1833份,尿碘中位数在150.0μg/L-278.8μg/L之间,各区县尿碘中位数均在>150μg/L的适宜水平。孕妇补碘率调查1833人,其中1817人或食用合格碘盐、或服用过碘剂标志、或每月食用一次以上富碘食品如海带、紫菜和海苔等进行补碘,孕妇补碘率为99.13%。
众所周知,碘缺乏病是由于水土等自然环境长期缺碘,使得人体通过水、粮食等摄入的碘营养不足而导致,可通过人为的干预措施—食盐加碘来弥补、解决面临的难题。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是补碘的关键所在。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碘盐购买、保存及食用注意事项如下:首先,国家规定食用碘盐必须是精制盐,小袋包装,有碘盐标志、含量和使用说明,购买时应辨认清楚。其次,碘盐的保存要讲究方法。市场销售碘盐一般是装在塑料袋中,碘在塑料袋中丢失较快,因此,碘盐购回后要及时将其放入玻璃或陶瓷器皿中,并盖严实。碘在高温环境中丢失较快,盐缸应放置在凉爽和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一般是吃一点买一点,不要一次购买过多碘盐,否则长期存放在塑料袋中会大量丢失碘。再者,碘盐的烹调方法要得当。实验表明,碘遇热后易丢失,并且加热时间越长损失的成分越多。烧菜时要尽量后放盐,并且不要将碘盐放在热油中同菜一起煎炸。
与此同时,还要预防碘过量,不要误认为补碘就是要多吃碘盐,要注意“碘”到为止。按我国碘盐的标准,成人每天摄入标准碘盐6-8克即可获得120-150微克碘,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成年人的生理需要量。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日摄入量为200-250微克,婴幼儿为20-30微克,儿童为50-80微克,青少年为160-200微克。专家建议,成人每日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相当于一小啤酒瓶盖的量)。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类食物和海鲜类食物摄入量增加,造成人们碘摄入量增加,因此还要注意不要大量摄入含碘食物,如海鲜、海苔等,防止碘过量导致的高碘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当前尚有相当部分人群对缺碘造成的严重危害还认识不足,对采取的食盐加碘干预措施不能正确理解。在充分考虑碘缺乏地区居民每日膳食碘摄入量、食用盐碘含量和食盐摄入量的情况下,普遍食盐加碘在碘缺乏地区不会引起人群碘摄入过量。自2000年以来,我国碘缺乏病相关监测结果显示,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甲状腺疾病的成因复杂,与环境、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没有证据表明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