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更好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5月23日至25日,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在长春隆重举行。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发的国内首个船海学科教育大模型亮相“高博会”,引起极大关注。

5月24日,作为14场平行论坛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论坛,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作主旨发言,分享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聚焦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中的核心命题,共谋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改革建设之策,共答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题。

国内首个船海学科教育大模型亮相“高博会”
“随时随地可登船下海,探索无限可能”“海量船海领域数据资源,促进学科融合创新”“高博会”开幕式当日,哈工程研发的“兴海”教育大模型在国家高教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作为国内首个船海学科教育大模型,在“高博会”首次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兴海”教育大模型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集智能化、国际化、产教融合与国际交流于一体,以DeepSeek、文心一言、Kimi等大模型作为支撑,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共建共享实船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数据,涵盖30000多个行业知识点,近5000艘实船实验数据,4000余条行业岗位分析数据,20门以上国家、省一流专业核心课,50多部船海系列教材等船舶行业海量的数据资源,共分为基础层、专业层、学科层、应用层四个层级。大模型面向学生、教师及社会用户,提供一站式学习、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将船海行业知识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拓展了从学到研的学习空间,促进了从教到创的转型升级,打通了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平台,打造了船海教育领域数智化行业大模型,成为培养未来船海领域领军人才的重要支撑。

“就像在海上进行真实的操控作业,从导管架的部件介绍、安装步骤、到知识点回溯,每个步骤清晰可见,太逼真了!”2023级硕士研究生赵然利用“兴海”教育大模型中的虚拟仿真模块,体验海上导管架平台安装后兴奋地说道。

新时代“工学”人才培养成果“吸睛”
戴上VR眼镜,机器人“大白”就能随着操作员的指令做出动作;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水面上滑行的飞机作实验;能够在水中自主定位、精准抓取生物的机器人;3D打印的可遥控可自主循迹,能够精准打击目标物的智能小车……

本次“高博会”参展参会企业6000余家,嘉宾3000余位,到场到会10万余人次,设置东北振兴专区、人才专区、室外综合体验区及企业展区四个区域。学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展出了包括深海探险家——水下机器人作业虚拟仿真实践平台、虚实结合的立方星姿态控制系统、便携式智能图像声呐系统、水上飞机自航模综合实验平台、自适应平衡特种作业机器人、惯导教学综合实验系统以及“星云”——智能感知全自主水下航行器在内等28件船海领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成果实物,这些具有鲜明船海特色的“硬科技”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及观众的关注和认可,来自船舶学院、航建学院、动力学院、智能学院、水声学院、机电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的师生为观展人员讲解、演示。

学校还特别增设了互动展区,包含3D无人机制作与飞控、水下拾取机器人等,来自长春市第十一中学等校的高中生们集体来到学校展位参观,了解学校的历史、办学特色、突出成就等,并分组动手体验,了解科创作品。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哈工程的红色历史和船海特色,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浓厚的兴趣。”来自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一D1班的学生们参观后激动地说。

哈工程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打造智慧教育教学新生态,加速培养能够掌握、驾驭、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工学”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谷雪 赵琳琳 骆毅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 王越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胡英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