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孩子学不进去?家长紧张焦虑?听专家聊聊给心灵“松绑”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5-27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随着高考的脚步日益临近,考生们就像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在全力冲刺的同时,心理压力也如影随形。而家长们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既不想给孩子压力,又因感觉孩子的学习效果没达到预期而焦虑。为帮助家长和考生缓解考前焦虑,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徐佳。“每到中高考,都会有家长带孩子来就诊,主要就是考前焦虑导致的各种学习困难。”徐佳告诉记者,近日她就帮助两位典型的考前焦虑考生心灵“减负”。

考前焦虑很正常,过度焦虑需要警惕

“越临近高考,孩子学习成绩反倒下降了,我们犯愁,他也焦虑,这几天甚至自伤,这可怎么办?”上午,徐佳出门诊时,元元(化名)在父母陪伴下来就诊。母亲表示,元元成绩一直很好,但开始总复习后,他学习状态就越来越差。

“我们本来对他期待非常高的,成绩下降后也说过他,也想过提高成绩的办法,但都不理想,久而久之我们也放下了,想着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元元母亲告诉记者,家人期待没那么高了,但元元是个很要强的孩子,一直非常努力学习,可有时还是会学不进去,所以偶尔就在学校请假,回家调整学习状态,这也导致他的三模成绩比之前相差较多。而这个成绩成了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直接情绪“崩溃”,非常焦虑。

“我当时就是觉得我完了,我考不上好大学也不能拥有好的未来了...…”元元无法接受自己的成绩,自己给自己施加的长久的压力导致他长期焦虑、吃不下饭、手抖心慌、睡眠障碍等,甚至出现了自伤行为。经过评估,徐佳表示元元情绪差、焦虑、自我评价低,且存在典型的灾难化思维。针对症状,徐佳为他进行了心理治疗联合抗焦虑治疗。经过治疗,元元恢复良好,徐佳还为他开了“运动处方”来调节情绪。

“元元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但很具有代表性。实际上,往往考前焦虑的孩子,在以前就有一定的焦虑的人格特征。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他们的家庭对孩子期待也特别高,可能是父母双方,也可能是父亲或母亲单独一个人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度关注。往往这些孩子原来在初中的时候或者是高一的时候儿学习都比较好,但进入高二高三后逐渐感觉成绩不如以前,自己心里存在落差,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的状态,就会出现焦虑表现。”徐佳介绍,很多成绩一直较好的孩子因为一直以来的优秀,家人就容易给贴“标签”,给孩子过高的期待,让孩子觉得他(她)的成功是必然的,不可能考不好,或者有的孩子自我要求高,一旦没能达到这个“标签”,就会觉得很痛苦。所以越到考试之前,他就会越焦虑。

徐佳提醒,考前焦虑需要警惕,但不要过度紧张,不要因为焦虑而加重焦虑。通常意义讲,考试前大家都会有一些焦虑情绪,这是正常的。但出现明显情绪焦虑,食欲睡眠改变等躯体化不适,或孩子学习状态非常差,回避考试、成绩下降明显等情况,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评估。

考前焦虑,有时家长比孩子还严重

近日,同样成绩不错的静静(化名)也在妈妈陪伴下找到徐佳。静静在全学年属于中等偏上的成绩,因为学得进去,她很喜欢学习。但越临近高考,她就发现自己到学校就学不进去知识。“一看到周围同学‘卷’复习,我就特别着急。”静静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她就不想在学校而是回家自己复习,就请了几天假在家里调整状态。但母亲还是就比较担心孩子的焦虑表现会影响未来的高考,为此带她来到医院寻求帮助。

“大部分的考前焦虑孩子都能够自己调整过来。评估时,我发现静静其实对自己的预期相对合理,且对未来规划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徐佳表示,结合静静的情况,不需要用药治疗,为她进行了适当的心理治疗。“治疗后,孩子就认识到自己的焦虑其实是正常的,逐渐也恢复了正常的作息规律,且偶尔也能回到学校跟老师答疑。她还和我说她班有好几个和她相似状态的同学,老师也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环境,接纳了他们的焦虑。”徐佳表示,现在其实老师和考生都能接受焦虑,反倒是家长很紧张,他们总是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过度解读孩子的行为。所以她给静静和父母都进行了心理治疗。

如何不被考前焦虑困扰,以更好的心理状态迎战高考?徐佳建议,考生首先要学会劳逸结合。高考考的是多年知识积累,要对自己十余年苦读有信心,在临近高考时,不是24小时泡在书海里就能有效提高成绩的,大脑就像机器,也需要有充足休息,复习累了可以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和朋友聊聊天,听舒缓音乐,并规律作息。

提到作息,很多考生也很愁,越临考越紧张得睡不好。徐佳提醒,睡眠建议按照高考的节奏来调整,建议23时前睡觉,第二天7时左右起床吃早饭,将生物钟调到高考状态。比如高考9时考试,就要把考生的兴奋点调整到这个时间。建议接下来的日子不要熬夜学习,尽量让自己放松,不去过多看那些难题、新题、怪题,甚至不要看以前不会的题,可以翻一翻基础的内容,练练手,不要对做题生疏,增强一些信心。睡前可以喝杯牛奶、枣茶等安神饮品;也可用听轻音乐、看课外书催眠、热水泡脚、洗澡等方式放松身心。失眠时,考生不要一直想还没发生的考试,可做呼吸放松训练、肌肉放松运动、呼吸运动、冥想等,让情绪稳定。如果自己调整睡眠效果不好,应到正规医院精神心理专科,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一些代谢快的助眠药物。

当实在学不进去时,可以分散一下注意力,适当进行一些喜欢的活动,但不建议剧烈体育活动,避免受伤。徐佳提醒,在饮食上也要格外注意,凡是重大的考试前,人的免疫会有变化,胃肠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出现不适。所以考生以前没吃过的食物、大补食物等会给胃肠增加负担或容易致敏的食物都不建议吃。清淡饮食即可,平时吃什么现在还是以这些为主。

“家庭氛围也很重要。家长不要过度关注孩子考试状态。‘你状态咋样呀?行不行啊’‘你可别焦虑呀’,家长总喜欢这样问,有的家里甚至大气不敢喘,但这其实就是在加重孩子的焦虑。”徐佳表示,高考期间,家长要做好的是坚实的“后勤保障”,给孩子提供一个情绪稳定的家庭环境,家庭还是保持正常运作状态即可,该聊天就聊天,该出门休闲就休闲。家长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复习不理想时,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抱怨,而是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他们“没关系,我们一起努力,你一定可以的!”徐佳建议,如果考生无法自行缓解焦虑情绪,建议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的专业心理干预和药物调整。祝所有考生把考前焦虑变成前进的动力,用最好的心理状态迎战高考,金榜题名。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菊

编辑 王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