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晚,省文联“文艺两新”艺术周系列活动戏剧沙龙——戏剧教育主题展示剧目《无衣》在蚂蚁剧场上演。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剧协戏剧教育专委会委员、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表演艺术系主任王晓玲,在观看蚂蚁戏塾aHa少年剧团演出的原创国风剧《无衣》后深受触动。她结合近期参加中国剧协教育戏剧专委会工作会议的思考,分享了对戏剧教育的深刻见解,并特别强调了黑龙江这片艺术沃土所蕴含的独特基因及其对育人的价值。

王晓玲对舞台上小演员们的表现赞叹不已。从年仅6岁的孩童到十几岁的少年,他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成功演绎古典故事所展现出的能力,令她感到惊喜。她向现场家长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舞台上的孩子与同龄人有何不同?她表示,参与戏剧实践的孩子在综合能力、情怀培养以及对世界和人与事物的认知深度上,已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这份不同,源于戏剧教育悄然播下的那颗“美的种子”。艺术的核心在于发现美、挖掘美、表达美,而戏剧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生动载体。

王晓玲说,黑龙江有着深厚的艺术传统,是“艺术的摇篮、明星的摇篮”。这片土地孕育了众多活跃于全国美术、表演、声乐等领域的杰出人才,得天独厚的艺术基因赋予了黑龙江人卓越的资质与潜能。王晓玲认为,戏剧教育的意义深远。一方面,它为培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更是面向所有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就像安徒生童话一样,为孩子认知世界打开一扇充满美好的窗口,对健全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当下普遍的教育焦虑和内卷现象,王晓玲表示,培养孩子“一颗强大的、有温暖的、有感知的心”比分数更为珍贵。她以剧中最小的演员为例,赞赏其在舞台上从容处理道具、衔接台词、沉浸于游戏化表演状态所展现的强大心理素质。这种在戏剧实践中锤炼出的综合能力和坚韧内心,将使孩子无论未来投身哪个领域都能从容应对。戏剧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温度有情怀的人”。

现场,王晓玲向坚持做戏剧十余年的蚂蚁剧场艺术总监刘少峰以及作为《无衣》导演、编剧的哈师大优秀毕业生钟磊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她说,戏剧教育本质上就是美育,是为孩子的人生“种下一颗幸福美丽的种子”,静待其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未来的绚丽之花。在黑龙江这片艺术底蕴深厚的沃土上,戏剧教育正以其独特魅力,滋养着新一代的心灵成长。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文/摄/视频拍摄
编辑:胡英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