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3日,冰城+关注并报道了《为探寻兴趣转专业,哈工大这个宝藏女孩本科三年毕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丁婧雯“大三本科毕业”,获得许多网友和读者的关注、点赞。
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了解到,丁婧雯是哈工大推出本科综合设计(论文)以来,三年完成本科学业的典型代表。在哈工大,拔节生长不是个例。截至目前,全校共有361人申请本科综合设计(论文),其中138人完成结课答辩。

哈工大计算学部2022级本科生周书扬、李志轩,在今年双双提前通过了本科综合设计(论文)答辩,从大一年度项目组队一路走来,学校连贯式的科研训练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创氛围,帮助他们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中斩获多个国家级大奖,也由此衍生出了他们的论文题目。“学校和学部培养方式很灵活,可以随时申请本科综合设计(论文),并且通过竞赛等方式确认你确实有相关能力,就可以免修某些课程,将时间还给你自己去探索学习”李志轩说。未来的一年里,他们各自规划了实习和国际交流,探索新的世界。


提前完成本科综合设计(论文),为同学们留出了更加充足的发展探索空间,未来技术学院智能机器人班2022级本科生张哲瑞也与同学在合作完成科创项目的过程中,收获了值得深耕探索的题目。“我们的题目组合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人形机器人,在挑战杯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完成了人形机器人的一代代更新,目前已经以此为基础注册了一家公司”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哈工大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电工程学院教授赵京东的指导下,张哲瑞提前完成了本科综合设计(论文),这让他和伙伴有更多时间尽早完成产品的完善打磨,继续参加科创竞赛、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现在正赶上人形机器人高速发展,希望我们能抓住时代机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张哲瑞说。

目前,2023级“尖班”中已有近半数学生申请了本科综合设计(论文),2023级本科生王皓大一加入“尖班”后,就进入了谭久彬院士团队的实验室。“‘尖班’学习氛围很好,每次汇报听到同学们的研究方向和思路都让我的眼界更加开阔,谭院士也会定期为我们把关研究方向,所以学习研究的进展都会更快一些”在谭久彬院士和优秀青年教师的指导下,王皓以较为前沿的研究问题申请了本科综合设计(论文),“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就可以针对性地学习前置知识,完善自己的理论积累,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提升项目中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王皓表示,将在大师的引领下不断挑战难题,用好学校和院士导师的平台、资源产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据了解,2023年4月,学校以部分学院为试点,设立本科综合设计(论文)课程代替传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本科综合设计(论文)结课答辩申请制,鼓励学生将科创项目、竞赛及论文成果与本科综合设计(论文)相结合,设计(论文)满足学校质量标准,即可提前申请结课答辩。2024年3月,学校面向全校大二至大四学生推进实施本科综合设计(论文),打破传统“先知识积累后综合能力训练”的培养模式,推行以“创中学、学中创”为理念的本科四年科研全贯通培养模式,通过四年不断线、逐级挑战的创新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为进一步实施优秀学生本博贯通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加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哈工大以一系列超常规改革助力青年学生释放无尽潜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打造“人才引擎”。
阚思邈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铁军(图片来自哈工大)
编辑 于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