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晚,省文联“文艺两新”艺术周系列活动戏剧教育主题展示剧目《无衣》在蚂蚁剧场成功上演。演出结束,《无衣》制作人刘少峰分享了他作为戏剧从业者与家长的双重身份下,对戏剧教育本质与价值的洞见。

刘少峰首先澄清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戏剧教育并非等同于培养演员或舞台表演人才。他强调,其核心目标绝非制造明星或艺人,而是指向更深层的人格塑造与能力培养。这一根本目的的厘清,是理解戏剧教育的第一步。

针对戏剧教育的独特作用,刘少峰结合近期社会热议的高考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如同数理化知识在拼搏阶段奠定人生质量的基础,以戏剧为代表的美育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美育的价值在于教会个体如何在经营人生的过程中提升幸福感。艺术可能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物质回报,但它提供了一种无可替代的自我疗愈与对话方式,深刻影响着个体对幸福与苦难的感知,并最终提升生命的体验感和质量。此次《无衣》上演就是在省剧协推动下进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戏剧教育实践。

刘少峰说自己看《无衣》有一二十遍了,舞台上的孩子们年龄虽小,却沉浸于角色之中,其表演最打动人心的力量,在于换位思考的能力与同理心,展现了协作精神,拓宽了对多元人生的理解。这种影响并非直观地提升语文数学分数,而是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整体审美与人生观。刘少峰坦言,正是这种深远而内在的价值,让他深感戏剧教育工作意义非凡,并坚信当国民普遍接受艺术与美育熏陶,整个民族的审美层次与思想境界必将随之升华,这也是他坚持投身于此的动力源泉。

刘少峰表示,相较于许多追求短期效果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致力于提供发掘与提升自我的契机。从这一维度审视,戏剧教育的作用尤为独特和珍贵。它如同一面镜子,引导参与者,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更好地认识自我、与自我达成和解、学会与自己相处。也正是认识到这种触及心灵本质的重要性,才促使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并推广戏剧教育。同时他也期待未来能与更多专家、同行携手,深化交流,共同探索戏剧教育更广阔的可能。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文/摄/视频拍摄制作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