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我的伞遗失在足球场了”“@保卫处,帮忙查下失物?”
“老师,二号楼校园网断了?”“同学别急,刚排查是供电局外网临时故障,已在抢修,很快恢复!”
“老师,有人在图书馆自习室发广告,有点吵!”“收到!马上安排人去处理,感谢监督!我们会加强巡查。”……
在哈尔滨学院,有一个名为“小蜂窝”微信群,学生日常在生活的各方面有求助,就发在群里,一条消息弹出,这样的“秒回应”,正是“小蜂窝”日常工作的生动写照。
这个最初由后勤部门搭建的建言渠道,已发展成为后勤、学生处、网络中心、保卫处、图书馆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指尖蜂巢”。它就像校园里最活跃、最温暖的神经网络,以高效协同与人文关怀,深刻重塑着校园服务的模式与内涵,将“主动办”“微服务”落实在每一次即时沟通中。
此外,微信群服务理念也从“坐等诉求”向“主动发现”深刻转变。各部门主动询问“还有需要帮忙运行李的吗?”“离校未办理校园网注销的同学,可联系我协助处理”,物业人员主动排查隐患。

“艺术校区的大门太沉了,推起来好费劲”“同学别担心!我们已更换新闭门阀,将有效改善使用体验,门卫保安会随时提供帮助。”“小蜂窝”的每一次信息提示,都代表着校园守护者的在线响应。细微的烦恼与不便,在发出瞬间即被关注、被回应、被解决。无数个“马上”“稍等”“帮你”,构筑起校园最坚实的安心。这座高效运转的“蜂巢”,将服务的高效融入日常,于细微之处彰显学校的温暖。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越
编辑 王剑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