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城夏日,宾县摆渡镇迎来最美时节,漫山遍野的蓝靛果园果压枝头,成为产业振兴的生动图景。

近年来,坐拥“一江碧水绕青山”秀美风光,宾县摆渡镇巧妙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精准发力于农业生产、特色种植、产业升级等领域,栽下“摇钱树”,闯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
今年年初,摆渡镇多次组织村民代表赴高校基地考察学习,在4个村连片种植果园50余亩、树苗超万株,并打造了丽泉村种植示范屯基地。为保障果树种植成效,邀请科技特派员开展剪枝疏果、土壤管理等关键技术培训2次,计划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农户”合作模式的研学基地,推动产业规模化,为打造蓝靛果特色小镇奠定基础,拓宽百姓增收渠道。
通过深挖特色潜力,摆渡蓝靛果香溢乡村。该镇将蓝靛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果树耐寒特性与当地森林资源高度契合方向入手,快速踏上产业路。

为了促进产业蓬勃发展,摆渡镇还将特色种植引入庭院,打开直播卖货渠道,产销一体化协同推进。全镇村民积极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园,种植了10600平方米果蔬,养殖禽类8000多只;镇村干部将4000平方米闲置校舍改造为乡村振兴直播基地,基地设有榛蘑晾晒区、农家菜园、家禽养殖区和育苗室,配套建设1间室内直播间与100平方米物流打包车间,为庭院经济产品生产加工与展销提供核心平台;各村积极组建由留守妇女、返乡青年组成的直播团队,与35户家庭签订收购协议,形成“农户庭院种植养殖+基地统一收购+直播平台销售”的良性循环。
5月初电商销售渠道打开以来,已直播30余场,带动鲜果、鸡蛋、鹅蛋、山野菜及本地宾县非遗产品“紫道源”酱醋系列特色产品销售突破10万元,开辟了多元化增收渠道。
同时,为强化科技引领农业,提升规模经营增效益,摆渡镇立足实际统筹规划,积极推广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打造50亩玉米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田。该模式优化通风透光与水肥利用,预计亩均增收300元以上,成为本地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
摆渡镇东平村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程土地托管服务,镇村干部协调流转,一期实现17户1000余亩土地规模经营,释放劳动力发展特色养殖。目前,已完成2000余只鹅雏脱温,初步构建“土地托管+特色养殖”协同发展模式,有效衔接“小农户”与大农业。
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下一步,宾县将持续探索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激发乡村活力,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王若冰 刘影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李洪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