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三成居民都是志愿者!南岗区文化家园社区入选全国“最美社区”

来源:冰城+客户端 2025-06-30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燎原街道文化家园社区,孩子们冒雨奔向社区服务中心的身影已成假期寻常风景线。“孩子就盼着放假来社区‘上班’,风雨无阻,拦都拦不住!”商户李倩欣慰地说。这里的孩子为何争先恐后当志愿者?答案藏在社区33%常住人口都是志愿者的惊人数据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比例高达60%。正是这深厚的志愿土壤,让文化家园社区近日成功入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一刻钟服务圈”:需求未至,服务已达

社区创新打造“服务时间+服务空间”一刻钟志愿服务圈,在空间与时间上实现精准覆盖。居民按下“需求键”,志愿者迅速响应:5分钟内提供紧急救助指导、信息咨询;10分钟为行动不便者代送药品;15分钟为孤寡老人上门陪伴……高效运转的背后是严苛的“三个做到”目标——接诉5分钟、解答10分钟、抵达现场15分钟。

“5+2”青少年网格员活动正是服务圈中的明星品牌。寒暑假里,孩子们化身网格员、安全员和小导游等身份,以“五育”实践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名额每次上线即被“秒光”。“一些不善表达的孩子在这里锻炼成了金牌讲解员。”社区书记于佳感慨道,该品牌不仅解决了辖区居民、商户家孩子假期看护难题,更成为青少年提升能力、融入社会的桥梁。

“两有模式”:受助助人,善行成风

“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此并非口号,而是深植于心的生活方式。79岁的郝希梅老人曾因老伴患病受惠于志愿者帮扶,如今她主动加入“邻里‘益’家亲”服务队,与高龄邻居王灵霄、唐云英结成帮扶对子。“她们岁数都比我大,儿女不在身边时,我就帮做饭、陪看病,两天不见就得打电话问问平安。”她朴素的话语道出社区的温度。在这里,超半数居民是60岁以上老人,受助者转身成为助人者已成自然循环。

毗邻高校的社区特色催生出书画、科普、心理等11支专业志愿团队,现有志愿者1398人。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自2004年成立之初,便组建了全省第一家社区级书画研究会,也是社区首个志愿服务队,20年间吸引无数大小“墨痴”,更曾为北京奥运会创作2008幅作品并被收藏。依托专业力量,社区打造了五“益”家园系列活动,为老人们提供上门打扫、代购送药、心理疏导等精准服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超千次。

“三三机制”:打破藩篱,共享力量

志愿精神在此已打破职业身份的藩篱。城管执法人员王雪松的团队在整治占道经营时,发现双残夫妻卫学岭、张晶瑶的困境,不仅帮其合规设摊,更长期帮扶生活难题。在文化家园社区,执法人员同时是“孩子王”和抗洪“壮劳力”,深度融入社区各项治理工作中。

社区构建“人员共享+资源共享”的三三机制:建强教育阵地、志愿服务联盟、联建活动“3合”主阵地;打造服务平台、机制、团队“3服”新集群;形成便民、利民、精准“3化”幸福圈,推动辖区单位人员、空间、物资、理念在共享中激发出最大效能。

“会听好话,能听废话”——于佳用质朴语言道出社区治理真谛。文化家园社区以“志愿+”为引擎,将居民需求化为行动坐标,让资源在共享中裂变,使善行在传递中扎根。当33%的居民成为志愿者,60%的居民参与其中,志愿精神已不仅是社区治理的支撑,更升华为一种温暖有力的生活方式,为全国基层治理提供了饱含人情味的“冰城样本”。

方爽 哈尔滨日报记者 梁可心 文/摄/视频拍摄(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于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