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宾县长寿国家森林公园,“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系列文化活动——“山水流韵夏季欢歌”宾县“四季春晚”拉开帷幕,这场演出完全由农民唱主角、推动非遗创新活化、文旅深度融合,将政策温度转化为文化热度送达乡村。

本场演出在宾县相关部门的指导编排下,积极践行“热在乡村、乐在群众”的核心要求,118名演员登台展风采,以歌声传心声、以舞姿绘新景。一曲《欢腾》以雷霆之势拉开序幕,激昂的节奏如奋进号角,敲响了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歌伴舞《咱们村里有村晚》用质朴歌词与灵动舞姿,倾诉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电管独奏与情景再现《搀扶》以创新形式演绎人间真情,让传统乐器焕发现代魅力。情景剧《小卖部的故事》由村民即兴创作,将邻里趣事搬上舞台。非遗技艺宾派大鼓在山水间青春怒放,实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化传承。
“过去看明星,如今自己就是角儿!”参演农民抹着汗水,脸上洋溢着自豪。宾县文化馆馆长赵立国表示:“这场以农民担纲的‘四季村晚’,由田间地头的‘草根明星’主演,通过线上线下观众的共同见证,证明了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在于群众参与,文化创新的动力源于生活实践。”

文旅融合辟新径,舞台变身“致富场”。村晚不仅是文化盛宴,更是产业振兴的“催化剂”。演出中,宾西镇兴宾社区“农货大集”开启,特色农产品齐聚一堂:燕妮煎饼的麦香、解家老味熟食的醇厚、美味源明火烤鸡的酥脆,与“四季村晚”的烟火气激情碰撞,解锁了“文化+产业”的夏日新体验。
“一台村晚,实现文化供给、产业带动、品牌塑造三重效益。”宾县文旅局局长张维福说,这场活动以舞台为纽带,将农产品转化为“文化伴手礼”,让观众从“看客”变为“消费者”,完美诠释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深刻内涵,充分展现了“小村晚”撬动“大市场”的无限潜能。
文化铸魂润乡土,绘就乡村新画卷。当全体演员唱响《同一个祝福》,微风拂过舞台下的张张笑脸,这场属于农民的盛宴已超越单纯的文艺表演,升华为乡村振兴的盛世欢歌。从政策落地到模式创新,从非遗活化到文旅融合,宾县“四季村晚”以文化为笔,绘就了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壮美画卷。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宾县“四季村晚”的实践证明,当文化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当农民成为文化创新的主角,乡村不仅能成为文化的“展示窗”,更能成为产业的“孵化器”、精神的“栖息地”。
王若冰 郑莹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图片由黄岚提供)
编辑 李洪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