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勃利蓝靛果文化节暨华保农业第六届采摘节启幕,本次产业文化盛会以“蓝果圣礼・花色苷颂”为主题,深度融合产业推广与文旅体验。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勃利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5日上午,东北农业大学霍俊伟、黑龙江大学雷虹、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李江阔三位专家分别从种植技术革新、营养价值体系、精深加工前景等方面作专题分享。现场公布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勃利蓝靛果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省林科院为华保农业和宏伟林场蓝靛果标准化种植基地授牌,标志着产业发展迈入规范化、品牌化新阶段。现场还同步开展了蓝靛果果酒、果汁等深加工产品品鉴。在华保农业勃利蓝靛果基地开展了蓝靛果采摘体验活动,县林草局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并讲解采摘要点。

此次活动通过“文化展示+产业对接+农旅体验”的创新模式,有效推动勃利蓝靛果从区域特产向全省核心品牌的跨越升级,并同步激活周边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集群,为龙江林下经济探索出“农业节庆+文旅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

勃利县素有“蓝靛果之乡”的美誉,蓝靛果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目前,全县种植总面积达19444.65亩,年产量突破1100吨,年产值达1760万元。3家企业开发的蓝靛果果酒、果干、果浆、果汁、益生菌、花青素、骨胶原蛋白肽、叶黄素酯等多款产品先后入选黑龙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省域林业公用品牌名录。2024年,全县蓝靛果产业综合产值达3.5亿元,初级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2%,深加工开发的果酒、保健品等20余种衍生产品远销日韩市场。

未来,勃利县蓝靛果产业将锚定“品牌引领、标准先行、融合发展”三大战略支点,深化政企协同扩大标准化种植规模,创新林旅融合模式打造特色产业IP,依托地理标志优势构建全国市场渠道网络,让蓝靛果产业成为驱动乡村振兴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在龙江大地上书写生态价值转化的时代华章。
王秋实 哈尔滨日报记者 毕博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胡英男
